首页

中国光伏奇迹 这12家企业和领导人功不可没!(2)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7-02-07
核心提示: 从1997年到2015年,中国光伏产业不断地成长壮大,同时也是经历大起大落,最终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国,造就了中国光伏奇迹。
      海润光伏科技

海润光伏科技,董事长与CEO杨怀进,1985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得澳大利亚MACQUARIE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他于2000年底回国参与筹划成立无锡尚德公司。2004年参与策划成立南京中电光伏公司。2005年参与创建河北晶澳太阳能公司。2009年底重组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杨怀进先后参与实现三家光伏企业相继登陆美国华尔街资本市场,如2006年无锡尚德成功挂牌纽交所,2007年南京中电光伏登陆纳斯达克以及2007年河北晶澳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于2009年创办奥特斯维能源(太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效低成本太阳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在他的带领下,2012年2月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上市。

杨怀进为人处事低调,乐于助人。在光伏行业影响很大,除了策划了几家有影响的光伏企业,还无偿地帮助许多有关企业。他的愿望很简单,就是要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并强大起来。他是这一行业的最有力的推手之一。

阿特斯太阳能

阿特斯太阳能,创始人、董事长、CEO瞿晓铧博士,1986年获得清华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于1995年获得多伦多大学半导体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在2010年,瞿晓铧博士获得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的称号。

瞿博士曾在1997年入职法国Photowatt公司,该公司在1998年曾经名列全球十大太阳电池企业的第四位。于2001年11月,瞿晓铧博士在江苏常熟市创建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瞿博士所走的光伏产业之路,是定位从应用产品入手。2001年他获得德国大众一个给汽车充电的小组件的订单。由于新车等到销售出去需要2个月左右时间,为防止蓄电池没电,大众汽车希望给每辆车配一个太阳能充电器。当时瞿博士还来广州找我商量找地方设厂生产这类产品。他事先知道,广东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我与他先后到深圳、珠海、汕头及东莞考察,后来他还是选择了他老家常熟。

后来于2003年8月在苏州新区成立阿特斯光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产品应用开发的研发。于2005年1月在苏州新区又成立阿特斯太阳能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主要是生产晶体硅电池与组件。

2006年11月9日,阿特斯在美国的纳斯达克成功上市。

阿特斯一直发展比较稳定,效益较好。这与阿特斯重视研发有关。阿特斯有一些非常懂行的光伏老前辈,像周承柏是一个有四十几年光伏组件生产经历的资深的光伏专家。阿特斯在国内的光伏制造业中是较早开始光伏电站建设的,阿特斯的国外电站业务也是比较成功的。

昱辉阳光与晶科能源

昱辉阳光与晶科能源,这两个光伏企业的创始人是李仙寿、李仙华、李仙德三兄弟。2001年李仙寿成立昱辉阳光,2006年实现硅片产能达到80 MW。后来李仙华、李仙德在江西上饶成立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将产品扩展到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2006年,昱辉阳光在英国伦敦交易所AIM板上市,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2008年1月29日,昱辉阳光又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光伏产业成就了浙江李氏三兄弟的创业奇迹。

江苏林洋新能源

江苏林洋新能源,创始人陆永华,2004年投资创立林洋新能源,主要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与组件。后来获得美国花旗集团、瑞士Good Energies、中国联想投资等机构总计5300万美元投资,并于2006年12月21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0年的实现产能达到900 MW,进入全球光伏组件10强。后来林洋新能源股权转让给一家韩国企业——韩华新能源。

从国际发展来看,家庭光伏电站发展将是重要方向之一。目前陆永华正在领导新的林洋新能源主要从事光伏系统产品设计与小型电站工程等业务,产品面向家庭用户。相信他们将充分利用林洋电表的销售渠道,迅速开拓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市场。

江西赛维LDK

江西赛维LDK,创始人彭小峰。彭小峰早期涉足的是劳保产业,但他有外贸工作经验,英语很好,也常去国外考察,对新产品、新产业非常敏感。其中有一桶金是从欧洲掘到的,产品就是带有闪光条的安全背心。当他得知德国实施可再生能源法时,就开始在国内策划进入光伏产业。由于尚德电力已经先行一步,他最后选择从硅片产品介入。

彭小峰于2005年7月在江西新余注册成立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迅速购置几十台美国GT多晶硅生长设备与瑞士HCT多线切割机,第二年4月份就实现投产。当时将240公斤的多晶硅碇,通过带锯、线锯切成156 mm x 156 mm硅片,厚度先是240μm,后来到200μm左右甚至更薄,硅片当时是供不应求。2007年6月1日,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融资达4.86亿美元。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不亚于尚德,掀起了又一轮光伏浪潮。

后来,如同多家企业那样,LDK开始向下游产品延伸,当时流行的垂直一体化模式,从多晶硅料、单晶、多晶硅碇、硅片、电池、组件,直到系统安装。

2008年LDK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2009年LDK成为世界上唯一年销售量突破1000 MW的光伏企业,硅片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2009年LDK收购美国SPI公司。SPI于2005年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2007年在美国OTC上市,是一家致于光伏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太阳能企业。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00亿,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光伏企业。

彭小峰对崔容强教授发起的“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非常支持,LDK在新余就曾经作为主办单位举办过一次。他也非常重视科技人才,当年还有两位意大利专家在LDK工作,其中一位会讲德语,两位意大利专家都为在中国找到发展机会而感到自豪。

协鑫集团控股

协鑫集团控股: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朱共山。他于2006年在徐州创立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进入光伏产业上游产业——高纯多晶硅生产。

朱共山领导的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于2007年11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在2009年保利协鑫收购江苏徐州中能的全部股权,2011年协鑫的多晶硅跻身全球多晶硅企业的前列,而且实现生产成本将降到每公斤20美元以下。协鑫是世界领先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及研发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生产商。

在电池、硅片、多晶硅这晶体硅光伏三部曲中,中国的多晶硅产业发展是最为悲壮的。早期多晶硅产业发展多在四川,如峨眉半导体、新光硅业、乐电电天威等。由于当时技术主要被美国、德国、日本几家大厂垄断,我国没有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更没有关键设备,而且那个时候真正懂多晶硅生产工艺的专家奇缺,发展多晶硅产业的难度很大。因此,很多早期进入多晶硅产业的,多是轰轰烈烈进入,后来都偃旗息鼓收场。但从产业发展历史来看,这些企业为我国光伏产业进步敢于探险还是值得称道,而且在探索发展之路时也培养了专业队伍,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些工程经验,以及极具参考价值的发展技术路线等。

协鑫集团在朱共山及团队的领导下,最终实现多晶硅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这是中国光伏发展的又一个奇迹。协鑫集团作为中国光伏发展的最具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在晶体硅光伏产业两头(多晶硅与硅片、光伏电站建设)都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在光伏电力领域,协鑫未来的发展不可限量。

总结

纵观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个发展过程,可见光伏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实属不易。

最初的主要技术大多来源于德国,一些关键技术也来自瑞士及意大利。多晶硅晶体生长及硅片技术主要来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直接拉动的是德国以及后来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市场。

至始至终,日本在光伏技术方面,没有任何关键技术向中国转移。记得日本京瓷很早在天津建了一个光伏组件厂,产品主要供应中国市场。所用的太阳电池只在日本本土生产。日本这个国家没有矿产资源,只能靠技术立国,在光伏发展上只将中国看作一个最大的销售市场。这与德国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但不管何时,独立自主始终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中国光伏产业就是先靠吸收、引进,最终依靠自己努力进取,以及不断地提高与发展,才逐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目前中国光伏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在上演的是光伏电站发展与新型光伏技术的更加剧烈的角逐与竞争。尽管光伏产业不断遭遇波折,但总的趋势是一直在向前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光伏奇迹的造就,不是哪一个人,也不是哪一个企业的壮举与功德,而是所有光伏界群体共同奋发的结果,从而造就了史诗般的光伏产业的中国奇迹。

此外,中国光伏奇迹离不开中国各级政府大力支持,特别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力挺光伏产业,国家科技部通过许多重大项目支持光伏技术研发。

中国的光伏发展还有来自国家及地方各级学会的力量,如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等。地方学会有重要影响的是江苏光伏产业协会、深圳太阳能学会等。

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是全国各地每年定期举办的学术交流与展览,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是上海的SNEC,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光伏盛会,也是光伏发展风向标,在中国以及世界光伏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缺少的作用。

热点话题
阅读下一篇文章

联系我们/Contact

商务会员、广告投放、软文营销
张先生:
电话:0551-6384566313309693356(同微信)
传真:0551-69121327
QQ: 936604464
投稿、编辑事务、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互换
杨女士:
电话:0551-69121329
传真:0551-69121327
QQ:33286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