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能宜“耕”不宜“炒”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7-07-04
核心提示:
储能产业继5月“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之后,在酷热的6月又一次因为《青海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中关于风电项目按照建设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的规定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储能产业继5月“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2017"之后,在酷热的6月又一次因为《青海省2017年度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通知》中关于风电项目按照建设规模的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的规定而引发了广泛关注。在社会各界对于储能市场在何处、储能经济性究竟几何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背景下,笔者借助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业内观点平台聊些个人观点,就此与大家展开更多的交流切磋。
技术多样、应用灵活,国内不具规模商机
储能技术,特别是电化学储能技术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在传统电力系统的发、输、配(售)、用各个环节均有其应用模式。例如:配合大型风光电站的可再生能源并网、与火电机组联合运行的电力系统二次调频、支撑局部电网稳定并延缓电网设备改造、为特定电力用户提供用电支撑服务(节能降耗、备用电源、电能质量改善、需求响应)等等。但不得不说的是,在当前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机制以及市场定价机制的影响下,储能技术的性能优势难以充分发挥,而较高成本劣势显得相对明显,在技术经济性的综合比拼当中并无优势可言。可以说由谁“买单”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瓶颈、预谋发展,产业呼唤现货市场
那么,储能究竟该由谁“买单”呢?参考国际经验和国内形势,或许电改之后,电力市场环境下的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能够带来答案。现货市场之于储能的意义其实不必赘述,笔者做过功课之后有些朴素的理解冒昧分享。总结为:现货市场为储能参与市场交易带来了价值空间、降低了投资门槛。
众所周知,这一轮电改的主要动因有两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能源资产激活利用。其中能源转型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由于可再生能源是随机性波动的,而相对来说电力系统的调度方式和价格是长期不变的(日负荷曲线和固定上网电价)。当二者的分歧大到难以弥合时,就会引发大量的弃风弃光,在这种情况下储能的装机容量就显得杯水车薪,应用价值也就无从谈起了。
但是在现货市场下,可能每15分钟就会发生由于供需变化而引起的上网价格变动,在这种不确定性大增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系统稳定就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资源来应对各种挑战。这种从“日前”到“日内”的改变虽然“微小”,但是对于管控难度的提升和灵活性资源的需求量可能就是几何级数的增加,这其中会有不少可以转化为储能的应用价值空间。另外,由于灵活性资源的引入和交易周期的压缩,可再生能源随机性引发的偏差量将会大幅缩小,所需系统的投资规模和门槛也就小得多了,这也为储能的参与提供了便利。至于辅助服务市场之于储能则很好理解,储能为电力系统提供优质的调频、调峰等服务,服务的受用者为服务买单理所当然。
现货虽好、不解近渴,产业仍需深挖机会
虽然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对于储能产业发展大有裨益,但毕竟电改需要周期,十年之内能否完成尚不好说,难道储能产业就这么蹭着电动汽车的“便车”等下去?当然不可,储能产业仍然需要不遗余力的深挖“新兴”和“存量”两个市场。
所谓“新兴”市场,就是开发新的商业化示范项目,结合细分市场研究进行零散机会的挖掘。比如火电联合调频,全国范围内不具备条件,华北、山西以及随后的浙江、江苏、山东可以尝试,需要研究各地的具体政策和市场环境;比如一些特殊用能需求的用户,高可靠性用电、能量回收、有降本压力的通信行业盘活备电甚至包括军方的应急指挥电源等,结合各自的用能特点、市场环境、电务知识和储能技术的应用方案也可能有机会。
拓新的同时也不要忽略现有的诸多已经建成的示范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应用效果的深入分析,特别是进行相对开放的经验交流,更能够帮助产业总结得失,让示范项目更大的发挥其价值。因此,产业要保持走起来的姿态,哪怕是小步走也要走,这非常重要。其实业内一直有些企业在行动,有边干边说的、也有低头不语努力践行的,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产业先锋和学习标杆。
需求为王、咨询引领,解决方案模式更佳
方向明确了,落实和操作的方式方法也应被关注到。储能作为新兴产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更好的发挥其价值是非常关键的。储能产业此前以产品模式为主,首先通过业务分析识别出一个应用场景,然后结合不同技术路线的差异设计集成出一套储能系统产品,希望通过这套产品覆盖这一类型的全部应用、快速推广。但是在产业市场尚不成熟的前提下,不但推广的优势无从发挥,还暴露出缺乏针对性的不足。
笔者认为现阶段适合储能拓展的是服务解决方案模式。通过专业的业务咨询做引领,深入梳理和挖掘潜在用户的痛点,进而整合行业内优势资源构建系统助力客户提升价值、成就自身。这一模式强调业务的先导作用和分工协作、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一对一的定制化,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价值的同时让储能发挥价值,由此产生的结论才能更好的体现商业化示范的成果。
储能产业这两年的发展速度和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但随之而来的也有诸多问题不断显现。为此,企业和科研界先后发出了“产业要投资而不是投机”,“避免财务型投资方、避免被资本绑架”,“储能技术不容忽悠”等一系列声音,不仅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之下产业传递出的理性之声,也承担起了推动储能产业健康发展的责任。
笔者作为储能产业内的一名普通耕耘者,仅以多年来投身产业之中的些许个人浅见抱砖引玉,算是为储能产业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相关阅读:储能能够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