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三!江苏光伏何以脱颖而出?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1-10-27
核心提示:
全国第三!江苏光伏何以脱颖而出?
交汇点讯 在自家屋顶装上蔚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有阳光就能自动发电,自己用不完还可以并入电网,赚卖电的钱。这种听起来既环保又实惠的发电模式,就是当前备受关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9月份,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了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在全国676个试点县(市、区)中,江苏共有59个试点县(市、区)入选。从入选数量来看,江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的77个以及河南的66个。根据方案纳入试点的地区将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借助光伏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助力振兴乡村建设,促进地方区域率先达成“双碳”目标。
59县入选,屋顶光伏为何备受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奥恒制衣厂,登上厂房屋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深蓝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镇2017年光伏扶贫项目,在制衣厂屋顶上铺设了2600平方米光伏电板。”百禄镇副镇长魏建自豪地介绍:“发出电除供企业使用外,还可以并入电网卖钱,每年至少为镇里带来20万元收益。”
灌南县发改委副主任王泉说:“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许多契合点。”在他看来分布式光伏并网后能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推动乡村发展,同时还能大幅提升乡村的电气化水平。“此外,分布式光伏在农村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屋顶、温室大棚的棚顶等,有利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力实现农业科技化。”
“我们公司的生产园区用电量很大,以前每个月电费要交3万多元。”位于常州市的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贤平说道,他告诉记者如何降低运行成本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今年在安装屋顶光伏后这一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自发自用电费省去不少钱,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供电局,情况好一个月能卖1万多元。”
他补充道,为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公司还在为办公研发园区的屋顶铺光伏电板,“铺设面积7000平方米,预计10月底完成并网发电,到时总装机规模将达到620kw。”
“屋顶分布式光伏是环境友好型‘零碳电源’,项目单体虽小但可开发规模巨大,规模化发展后可以形成聚沙成塔的效应,有效扩大光伏装机规模,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大作用。”省能源局新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受土地资源约束,而屋顶分布式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开发灵活、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在各地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全部建成后有望缓解局部地区用电紧张等问题。“此外,分布式光伏紧邻负荷,能够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还可以与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负荷资源互动,提升用能效率。”
事实上,对于江苏来说,整县推广分布式光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链齐全,知名企业云集,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亮眼名片。
目前,江苏光伏装机超过18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比例12%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约为光伏总装机的一半。“‘十三五’以来,江苏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对应装机从2015年的120万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788万千瓦,增长5.56倍,‘十四五’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列出的一组数据,足以展现光伏制造大省江苏的硬实力。此外,省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为我省光伏发电发展也规划了“时间表”: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将达26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GW、14GW。
标杆!看光伏开发的“江苏实践”
纵观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绕不开“因地制宜,创新探索”这组关键词。
以苏北地区入选本次国家级试点的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例。当地政府结合本土渔业发达、水塘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出极具特色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赣榆区发改委副主任程德武向记者介绍,渔光互补项目是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发电、下方水域发展金梭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实现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环保又实用。他解释说:“能入选国家级试点一方面是本地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有较丰富的光伏产业经验和基础。”
记者来到赣榆区墩尚镇特色光伏基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时,正值下午鱼塘喂食,在岸边可以清晰看到活蹦乱跳的鱼群在水面争食,“这个渔光互补项目占地1500亩,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盛产金梭鱼1000吨。”墩尚镇副镇长韦军余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两笔收益账,“从生态账来看,该项目可年节约标准煤约2.38万吨。另一方面经济账上,该项目年发电收入约5000万元。金梭鱼收入1000万元,远高于之前单纯养殖金梭鱼带来1500万元收益。”
程德武表示,区里已成立赣榆区整县(区)推进户用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统筹协调有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考核考评,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将纳入对镇(园区)和相关单位工作考核考评内容,确保各相关单位严格标准全力推进。”
再将目光移向经济发达产业密集的苏南地区。同样成功入围本次国家级试点名单的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则将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工作的轮廓“大写意”勾勒成细节“工笔画”,形成了政府、供电公司、咨询单位、民营企业“政企协同、智库参与”的创新合作机制。
“我们在开发区30平方公里内,选定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先行示范区,与合作单位一起对区域内分布式光伏屋顶资源进行排查,由点及面地优化配置屋顶光伏容量,并提炼出了一套标准化工作流程,为其他区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工作提供临摹样本。”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志强说道。
徐志强介绍,通过调查走访将区内36家企业分为22家优质资源、7家一般性资源和7家不适合投资的资源,最终确定示范区内屋顶光伏的阶段性开发计划,提炼出优质资源的特征,形成可直接应用于未来整县(区)光伏开发的差异化准则。“我们充分挖掘示范区内用户主体、屋顶资源等差异性,并予以差异化解决方案,力争将示范区打造成整区推进低碳节能园区的标杆和样本,为常州市4个试点区等地区的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试点落地,是机遇也是挑战
伴随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落地,作为光伏大省的江苏,全省的产业链企业都嗅到了商机。江苏省内至今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在近期被迅速敲定——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达成合作。
据了解,该项目总装机规模125MW,计划分四期建设,项目整体计划于2024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约1.29亿千瓦时,年均可节约标煤3.9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86万吨,二氧化硫减排约3870吨,氮氧化物减排约1935吨。
“此次合作,既是优化电力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一次探索创新,也为全省屋顶光伏项目合作提供了率先示范。”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夏勇告诉记者,合作双方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做好日常养护运维,确保项目发电量达预期目标,共同打造屋顶光伏开发合作绿色低碳样板。
大项目上马,为从事屋顶光伏建设的陈飞吃下了“定心丸”,他甚至已经决定在淮安新建一个厂房,为业务扩张做准备。“我们的模式是免费给工厂做屋顶光伏,建成并网发电后的收益,和工厂二八分成。”陈飞告诉记者,在当前“双碳”的政策风口下,今年以来生意确实好做很多,近期很多工厂受制于缺电,更让自己的业务受到空前重视。
“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大型公共建筑,一方面,屋顶面积够大、产权清晰,另一方面,投资收益、回报周期的‘账’也更好算。”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告诉记者。
在赖力看来,发展分布式光伏,农房屋顶是是面积最大、资源潜力最大的重点,恰恰也是突破难点。“农村房屋小而散,每一栋都有独立的主体产权所有人,不仅需要争得每户村民的同意,更要独立核算电量、安装逆变器。同时,支架式的光伏板对屋顶住宅的承重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后期养护也需持续投入。”
“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涉及的场景比较多,模式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电网的接入模式也要改变。”省光伏产业协会顾问、原秘书长许瑞林补充,从目前来讲没有明确的补贴,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投资收益可能差距比较大。“现在对整县推进的标准规范确实比较少,各地政府支持的政策不明朗,因此如何更加顺利整县推进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晞 陈澄 沈佳暄/文
实习生 徐浩方/摄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9月份,国家能源局官网公布了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在全国676个试点县(市、区)中,江苏共有59个试点县(市、区)入选。从入选数量来看,江苏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山东的77个以及河南的66个。根据方案纳入试点的地区将大力推广屋顶分布式光伏,借助光伏产业改善能源结构、助力振兴乡村建设,促进地方区域率先达成“双碳”目标。
59县入选,屋顶光伏为何备受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连云港市灌南县百禄镇奥恒制衣厂,登上厂房屋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片的深蓝色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这是我们镇2017年光伏扶贫项目,在制衣厂屋顶上铺设了2600平方米光伏电板。”百禄镇副镇长魏建自豪地介绍:“发出电除供企业使用外,还可以并入电网卖钱,每年至少为镇里带来20万元收益。”
灌南县发改委副主任王泉说:“屋顶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许多契合点。”在他看来分布式光伏并网后能提供较为稳定的收益,推动乡村发展,同时还能大幅提升乡村的电气化水平。“此外,分布式光伏在农村有很多的应用场景,包括屋顶、温室大棚的棚顶等,有利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助力实现农业科技化。”
“我们公司的生产园区用电量很大,以前每个月电费要交3万多元。”位于常州市的畅达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瞿贤平说道,他告诉记者如何降低运行成本一直是他们头疼的问题,今年在安装屋顶光伏后这一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自发自用电费省去不少钱,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供电局,情况好一个月能卖1万多元。”
他补充道,为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公司还在为办公研发园区的屋顶铺光伏电板,“铺设面积7000平方米,预计10月底完成并网发电,到时总装机规模将达到620kw。”
“屋顶分布式光伏是环境友好型‘零碳电源’,项目单体虽小但可开发规模巨大,规模化发展后可以形成聚沙成塔的效应,有效扩大光伏装机规模,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大作用。”省能源局新能源处有关人士分析,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受土地资源约束,而屋顶分布式光伏与建筑相结合,开发灵活、资源丰富、技术成熟,在各地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基础,全部建成后有望缓解局部地区用电紧张等问题。“此外,分布式光伏紧邻负荷,能够实现就地就近消纳,还可以与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负荷资源互动,提升用能效率。”
事实上,对于江苏来说,整县推广分布式光伏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产业链齐全,知名企业云集,形成了“世界光伏看中国,中国光伏看江苏”的亮眼名片。
目前,江苏光伏装机超过18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比例12%左右,其中,分布式光伏装机约为光伏总装机的一半。“‘十三五’以来,江苏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对应装机从2015年的120万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788万千瓦,增长5.56倍,‘十四五’发展空间仍然巨大。”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列出的一组数据,足以展现光伏制造大省江苏的硬实力。此外,省能源局此前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中,为我省光伏发电发展也规划了“时间表”:到2025年底,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达将达26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与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12GW、14GW。
标杆!看光伏开发的“江苏实践”
纵观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绕不开“因地制宜,创新探索”这组关键词。
以苏北地区入选本次国家级试点的连云港市赣榆区为例。当地政府结合本土渔业发达、水塘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出极具特色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赣榆区发改委副主任程德武向记者介绍,渔光互补项目是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发电、下方水域发展金梭鱼等特种水产养殖,实现了“水下养鱼,水上发电”环保又实用。他解释说:“能入选国家级试点一方面是本地日照时间长光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有较丰富的光伏产业经验和基础。”
记者来到赣榆区墩尚镇特色光伏基地“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时,正值下午鱼塘喂食,在岸边可以清晰看到活蹦乱跳的鱼群在水面争食,“这个渔光互补项目占地1500亩,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盛产金梭鱼1000吨。”墩尚镇副镇长韦军余边说边给记者算了两笔收益账,“从生态账来看,该项目可年节约标准煤约2.38万吨。另一方面经济账上,该项目年发电收入约5000万元。金梭鱼收入1000万元,远高于之前单纯养殖金梭鱼带来1500万元收益。”
程德武表示,区里已成立赣榆区整县(区)推进户用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统筹协调有关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考核考评,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将纳入对镇(园区)和相关单位工作考核考评内容,确保各相关单位严格标准全力推进。”
再将目光移向经济发达产业密集的苏南地区。同样成功入围本次国家级试点名单的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则将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工作的轮廓“大写意”勾勒成细节“工笔画”,形成了政府、供电公司、咨询单位、民营企业“政企协同、智库参与”的创新合作机制。
“我们在开发区30平方公里内,选定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先行示范区,与合作单位一起对区域内分布式光伏屋顶资源进行排查,由点及面地优化配置屋顶光伏容量,并提炼出了一套标准化工作流程,为其他区县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工作提供临摹样本。”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志强说道。
徐志强介绍,通过调查走访将区内36家企业分为22家优质资源、7家一般性资源和7家不适合投资的资源,最终确定示范区内屋顶光伏的阶段性开发计划,提炼出优质资源的特征,形成可直接应用于未来整县(区)光伏开发的差异化准则。“我们充分挖掘示范区内用户主体、屋顶资源等差异性,并予以差异化解决方案,力争将示范区打造成整区推进低碳节能园区的标杆和样本,为常州市4个试点区等地区的屋顶分布式光伏推广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试点落地,是机遇也是挑战
伴随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落地,作为光伏大省的江苏,全省的产业链企业都嗅到了商机。江苏省内至今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也在近期被迅速敲定——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与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就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达成合作。
据了解,该项目总装机规模125MW,计划分四期建设,项目整体计划于2024年底前全部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约1.29亿千瓦时,年均可节约标煤3.9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86万吨,二氧化硫减排约3870吨,氮氧化物减排约1935吨。
“此次合作,既是优化电力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用能成本的一次探索创新,也为全省屋顶光伏项目合作提供了率先示范。”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夏勇告诉记者,合作双方将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做好日常养护运维,确保项目发电量达预期目标,共同打造屋顶光伏开发合作绿色低碳样板。
大项目上马,为从事屋顶光伏建设的陈飞吃下了“定心丸”,他甚至已经决定在淮安新建一个厂房,为业务扩张做准备。“我们的模式是免费给工厂做屋顶光伏,建成并网发电后的收益,和工厂二八分成。”陈飞告诉记者,在当前“双碳”的政策风口下,今年以来生意确实好做很多,近期很多工厂受制于缺电,更让自己的业务受到空前重视。
“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和大型公共建筑,一方面,屋顶面积够大、产权清晰,另一方面,投资收益、回报周期的‘账’也更好算。”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能源资源研究所所长赖力告诉记者。
在赖力看来,发展分布式光伏,农房屋顶是是面积最大、资源潜力最大的重点,恰恰也是突破难点。“农村房屋小而散,每一栋都有独立的主体产权所有人,不仅需要争得每户村民的同意,更要独立核算电量、安装逆变器。同时,支架式的光伏板对屋顶住宅的承重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后期养护也需持续投入。”
“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涉及的场景比较多,模式的复杂性大大增加,电网的接入模式也要改变。”省光伏产业协会顾问、原秘书长许瑞林补充,从目前来讲没有明确的补贴,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投资收益可能差距比较大。“现在对整县推进的标准规范确实比较少,各地政府支持的政策不明朗,因此如何更加顺利整县推进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晞 陈澄 沈佳暄/文
实习生 徐浩方/摄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