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巨头“跨界”储能!豪赌背后的9亿亏损如何填补?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6-20
核心提示:
央企巨头“跨界”储能!豪赌背后的9亿亏损如何填补?
近日,国投集团旗下中成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持有的中技江苏清洁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进军储能领域。

据悉,中成股份为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控股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主营业务包括成套设备出口和工程承包、环境科技、复合材料生产等。但近年来,其营收呈现连年下滑,2022年至2024年合计亏损超过9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3.06亿元。
此次收购储能资产或是中成股份在业绩承压下的急迫选择。此次收购完成,也意味着中成股份将正式跨界储能行业,实现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统筹并进,以此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企查查显示,中技江苏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资本6349万元,主要从事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储能解决方案,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同样也是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央企。


据悉,中技江苏在运营的储能电站主要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广东省东莞市、肇庆市、广州市以及河南省济源市,并已承建运营江苏时代(一期)、时代上汽、江苏时代(二期)、东莞基站等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

虽然中技江苏在储能业内的知名度不高,却创造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据中成股份披露,2023年、2024年,中技江苏分别实现营收1446.55万元、399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9.13万元、1815.92万元(前述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由此计算,中技江苏2024年净利润率高达45.5%。
对比行业数据,2024年,由于竞争激烈,储能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普遍在2%至10%,还有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尽管中技江苏的业务表现出高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
中成股份在公告中介绍,中技江苏作为能源管理服务方运营储能电站或储能设备,在电价低谷期以同时段电网价格从用户处购电并储存在储能电站或储能设备中,在电价高峰期参考同时段电网价格向用户售电,由此带来的收益由中技江苏和工商业用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简言之,其核心盈利模式依赖峰谷电价差获利。
而这一模式正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江苏等地已明确缩小电价峰谷价差,预计将直接削薄20%至30%的利润空间,而且峰谷价差缩小已成为全国政策大趋势;其次,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电站收益的不确定性逐步增加;最后,这种商业模式技术门槛较低,容易被复制,难以形成护城河。
实际上,中成股份当下面临两难抉择:不转型,主业连年亏损,传统主营业务或难以为继;转型,储能行业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中技江苏的盈利模式能否扛住行业洗牌有待观察。
未来若储能业务不及预期,公司可能因债务问题陷入更深的困境。

据悉,中成股份为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集团控股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主营业务包括成套设备出口和工程承包、环境科技、复合材料生产等。但近年来,其营收呈现连年下滑,2022年至2024年合计亏损超过9亿元,其中2024年亏损3.06亿元。
此次收购储能资产或是中成股份在业绩承压下的急迫选择。此次收购完成,也意味着中成股份将正式跨界储能行业,实现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统筹并进,以此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企查查显示,中技江苏成立于2021年10月,注册资本6349万元,主要从事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的投资、开发和运营,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用户提供储能解决方案,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国技术进出口集团,同样也是国务院国资委控股的央企。


据悉,中技江苏在运营的储能电站主要位于江苏省溧阳市、广东省东莞市、肇庆市、广州市以及河南省济源市,并已承建运营江苏时代(一期)、时代上汽、江苏时代(二期)、东莞基站等工商业用户侧储能项目。

虽然中技江苏在储能业内的知名度不高,却创造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率。
据中成股份披露,2023年、2024年,中技江苏分别实现营收1446.55万元、3990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49.13万元、1815.92万元(前述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由此计算,中技江苏2024年净利润率高达45.5%。
对比行业数据,2024年,由于竞争激烈,储能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普遍在2%至10%,还有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尽管中技江苏的业务表现出高利润,但同时也存在着风险。
中成股份在公告中介绍,中技江苏作为能源管理服务方运营储能电站或储能设备,在电价低谷期以同时段电网价格从用户处购电并储存在储能电站或储能设备中,在电价高峰期参考同时段电网价格向用户售电,由此带来的收益由中技江苏和工商业用户按照一定比例分成。
简言之,其核心盈利模式依赖峰谷电价差获利。
而这一模式正面临三重挑战:首先,江苏等地已明确缩小电价峰谷价差,预计将直接削薄20%至30%的利润空间,而且峰谷价差缩小已成为全国政策大趋势;其次,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交易,电站收益的不确定性逐步增加;最后,这种商业模式技术门槛较低,容易被复制,难以形成护城河。
实际上,中成股份当下面临两难抉择:不转型,主业连年亏损,传统主营业务或难以为继;转型,储能行业技术迭代快、竞争激烈,中技江苏的盈利模式能否扛住行业洗牌有待观察。
未来若储能业务不及预期,公司可能因债务问题陷入更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