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老兵"50亿押注储能,开建年产96GWh储能基地
6月19日,天津宝坻九园工业园区锣鼓喧天,飞毛腿绿色储能智能制造基地正式启动建设。
这项总投资50亿元、占地500亩的超级工程,计划部署15条方形锂电池PACK产线、6条储能集装箱产线及2条工商业储能专线。项目达产后,预计形成年产96GWh储能系统的生产能力,年产值冲刺百亿元关口。
"这不是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飞毛腿在新能源革命中的入场",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6天,创下"宝坻速度"。
飞毛腿集团成立于1997年,2006年年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是为移动数码等产品提供全面电池解决方案。
2000年前后,飞毛腿电池因"可拆卸、长续航"的镍氢电池风靡全国,一度占据国产手机电池市场半壁江山。彼时,其产品通过华强北渠道销往全球,"飞毛腿"三个字成为国产替代的代名词。
转折发生在2015年。随着智能手机全面转向不可拆卸电池,消费电子电池市场断崖式下滑。
2019年,飞毛腿管理层做出惊险一跃:砍掉自有品牌业务,全面转向ODM(原始设计制造),专注为电讯企业提供定制化锂电模组。这一决策在当时饱受质疑,却为后续转型储能埋下伏笔。
在福州基地已建成9条全自动化产线(年产能27GWh)的基础上,飞毛腿为何落子天津?答案藏在三张底牌之中:
政策杠杆:天津《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2025年储能装机达百万千瓦级,宝坻区更祭出"拿地即开工"政策,项目审批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1/3;
区位价值:基地毗邻首都电网负荷中心,1.5小时车程覆盖京津冀80%的工业用户,天然契合工商业储能的碎片化需求;
技术互补:天津基地主打方形电芯+液冷系统,与福州基地的软包技术形成协同,构建起"高低搭配"的产品矩阵。
在现场,宝坻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鲁春兵则表示,“我们将持续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严格落实惠企政策,以‘最快的速度、最简的程序、最优的服务’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此前,飞毛腿能源曾立下一个“小目标”:三年跻身储能集成行业TOP5。于飞毛腿能源科技而言,其底气是,仅今年1月,接单量就已突破1GWh。
另外在近期举办的SNEC2025上,飞毛腿能源科技分别与蜂巢能源、远景能源两家行业标杆企业举行签约仪式。同期,还与中车株洲所领导团队在潜在合作方向上达成重要共识。
产品方面,飞毛腿能源科技旗下的7.8MWh 预制舱储能系统是储能市场的明星产品。
据了解,该产品采用革命性的 CTP-PACK 集成设计,通过创新的电芯-系统一体化架构,不仅实现空间利用率提升 15%-20%,更将能量密度提升至 280Wh/kg的行业领先水平。
借言道:"他们像极了储能界的'小米',用模块化设计撕开市场缺口"。飞毛腿的"柔性制造"能力,恰好击中了当前储能项目分散化、定制化的行业痛点。
渤海湾能否复制"宁德时代神话"?
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实现约100亿元,未来将打造成为北方地区新能源储能领域的“超级工厂”。
飞毛腿(天津)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鑫表示:“这次天津工厂的建设,标志着飞毛腿公司正式开启‘南北呼应、双核驱动’的发展新格局,两大基地(福建、天津)将通过技术协同与产能联动,辐射全国乃至全球储能市场。”
面对当下的挑战接踵而至:行业毛利率持续走低、技术路线迭代加速、跨界巨头携资本涌入...今后能否创造神话,一切都待时间检验。
随着天津基地投产,这场由传统电池厂商发起的储能攻势,或将冲击全球能源存储的竞争版图。
从手机电池到储能系统,飞毛腿的转型之路印证了一个真理:企业的生命力不在于盲目追逐风口,而在于核心技术的长跑。
渤海湾畔的这座超级工厂,既是飞毛腿的自我救赎之路,更提供了鲜活样本,毕竟,真正的转型从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既有优势土壤上培育出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