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合纪》读后感:“稳健经营与创新进取”是光伏企业发展的两大法宝
五月初,我因疫情阔别三年后首次回国。在京期间,好友王康鹏送我一本他刚刚出版的《天合纪》,我回法国后就认真阅读并做了笔记。恰逢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参加慕尼黑光伏展后来法国访问,我带着书和他一起喝咖啡,并和他交流了读后感。高总很感兴趣,希望我能够把所思所感写下来,再综合其他人的反馈,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借鉴。
首先是对王康鹏这本书的褒奖。康鹏原来在新华社、第一财经担任资深记者时,曾多次采访过我,后来创业创立了华夏能源网,一直和我保持紧密联系。为了写这本书,康鹏花了6年时间,深度访谈了高总及天合的多位高管,收集高总学生时代及创业初期的点点滴滴,查阅公司发展的相关材料,采访多位行业知名人士包括天合的竞合伙伴,终于完成了这部30万字的中国光伏发展历史画卷,并将书命名为《天合纪:中国光伏的进化哲学与领先之道》,以天合这家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全景呈现跌宕起伏、风云激荡的中国光伏产业。
作为对中国与世界能源行业都很了解的资深媒体人,康鹏写这本书并不是为天合这家公司或其创始人歌功颂德,而是以这家在起步时毫无技术基础的民营企业为主线,阐述中国光伏行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艰难曲折,用大家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讲好光伏行业的专业话题,将一些关键时期出台的中国和其他国家(如德国)政策进行总结提炼,再在每个章节融入一些名人名言,大大增加了这一专业书籍的大众阅读趣味性。
康鹏大胆地选择天合光能这家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光伏在全球发展的标杆企业,并把1997年至今的这段历史称为“天合纪”。有人或许会问,这是否合适?我认为完全恰当。
首先是民营企业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决定性作用。2022年7月7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光伏全球供应链特别报告》,报告中的最大亮点是中国在全球光伏供应链占据了完全的主导地位, 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所占的市场份额都在80%以上。IEA认为,这是中国产业政策和成本优势的结果。
7月12日,我写了一篇题为《中国在全球光伏工业链的主导优势:未来路在何方?》的文章,对IEA的这份报告做了几点评论。我认为,中国政府的产业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中国光伏行业能够走到全球领先地位,决定性要素是其他两个:一是民营企业的商业敏锐性和创新能力,因为中国的光伏龙头企业都是民企;二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所形成的制造能力优势和能够将这些优势集中到一起形成合力的光伏产业集群。
回想起来,1997年9月我就任IEA署长特别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就任后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组织落实署长出席当年12月在日本京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COP3),这次会议产生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当我回到巴黎,在署长旁边的办公室每天看着埃菲尔铁塔思考IEA成员国如何兑现在京都所作的减排承诺时,远在中国常州创业的高纪凡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他毅然停掉了发展势头还不错的铝板幕墙业务,于1997年12月26日创办了一个全新的太阳能公司,并开始了艰难的拓荒。不懂技术,就让同学从美国寄回相关材料自己学习;没有人才,就到处去求贤寻才,从零起步,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今天行业“领头羊”的位置。
在2023年6月20日举办的“IEA-天合光伏技术研讨会”上,有IEA专家问,天合在中国光伏企业中排名第几?我接过话题说,没有必要给中国的几家光伏头部企业进行排名,他们之间今天你领先一点,明天我领先一点,按照某一时间点的某个指标来排名毫无意义,真正需要衡量的是每家企业对行业的综合影响力,而在综合影响力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些客观的指标来评估。
我把天合称为全球光伏行业的“共同冠军”(Co-Champion),这一定位得到了IEA专家的高度认可。在我看来,天合作为210大尺寸高功率组件生态圈的盟主,作为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发起人,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行业影响力方面,作为中国光伏企业的领军者代表是非常合适的。
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创始人的角色非常重要。创始人的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命运。在这方面,我们见过许多快速走上巅峰又垂直掉入深坑的各行各业的“枭雄”,光伏行业也不例外。
我和高纪凡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天津论坛上认识,至今已经十多年了。一直以来,我在密切关注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但对天合了解并不多。直到2019年底,我离开新奥后,好友李俊峰推荐我跟高纪凡有更多交流。李俊峰觉得在中国民营企业家中,高纪凡是最能够听取并采纳不同意见的人,在这样的企业,我或许能够发挥更大价值作用。
我和高总见面深聊后,高总很赏识,非常大气地说我们公司现在有些部门负责人位置空着,你自己挑一个吧。我说不想在任何一家公司,管它是民营的、国有的还是国际的,担任全职工作了,如果您觉得我能够帮上忙,我倒是很乐意担任兼职顾问的角色。因此,自2020年开始,我兼职担任天合光能的独立顾问,与高总及团队有了更加紧密的接触,对这家公司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天合纪》则让我更加全面地加深了对高总和天合的认识。
李俊峰在《天合纪》中写的这句评语非常到位:行稳致远,稳健是天合的一大特色。稳健的一个主要内涵,就是高度的风险意识与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2007年底,高总到美国考察,从GTSolar公司挂在墙上的全球多晶硅项目产能规划图上,敏锐地察觉到即将到来的全球产能过剩危机,回来后不顾“面子”的丢失,及时停止了投资额高达10亿美元的连云港万吨级多晶硅项目,以损失1000多万元前期开发费用的代价,成功躲过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毁灭性打击。
稳健的另外一个内涵,就是能够踩准时代的节拍。天合是继无锡尚德以后在美国上市的第二家中国光伏企业。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天合果断决定在美国退市,然后马上开始筹备在国内上市,并成功于2020年6月登陆科创板,成为在科创板上市的第一家光伏企业,完美把握了进退有节的时代节奏。
正如李俊峰和我说的,高总不同于其他家族民营企业老板的一大特色优势,是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在进入一个新领域,开启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高总会要求团队开展深度研究,花时间定期听取汇报,并以平等的身份开展热烈讨论,允许你和他争论。
在我担任顾问的三年多时间里,我就指导过天合团队就多个本来认为很有前景的战略性项目开展了深度研究,最后到高总那里被否定。花了大量精力研究的项目在老板那里被否,难免有团队成员觉得很失落,但我觉得挺好。这正是高总谨慎决策的体现。很多企业家在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不顾自身能力,拍脑袋上一些“创新”项目,结果弄的虎头蛇尾。高总正相反,他能够准确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精髓。做到“有所不为”及时踩刹车止损,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性的弱点是对自己的短板认识不足,企业也是,很多企业就栽倒在这点上。天合作为一家组件生产商,需要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但在上游多晶硅生产和提炼方面没有经验。如果不顾这一短板,贸然往上游拓展,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天合的可贵之处是认识到这一短板,与上游经验更加丰富的通威集团合资建设产能,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完成自己的全产业链布局。
在高总眼里,稳健绝对不是不作为。在看准的领域,倾全力“有所为”才能让企业拥有引领行业的核心能力。天合发起成立了以210大尺寸电池为核心的“600W+光伏开放创新生态联盟”,并成为全球高功率组件的最大供应商;成立主攻分布式光伏业务的天合富家,启动天合自己的“百万屋顶计划”,成为全球领先的分布式光伏安装运营商,至今总装机容量已达12GW;很早认识到光伏企业团结起来的重要性,自愿担负起组织者角色,推动成立“中国光伏产业协会”并担任前两届理事长单位。这些前瞻性创新举措,奠定并稳固了天合今天的行业领袖地位,也对中国光伏行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企业做大以后,内部管理就会成为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天合从最初的几十人“小作坊”,到今天拥有23000名员工的全球化上市企业,运营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光伏组件超级工厂,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如何避免大企业病,从老板一人的“火车头”带动,改为所有员工都齐心合力、每节车厢都提供动力的“高速动车”,成为天合最大的问题,也是我最佩服高总的过人之处。
针对大企业病,高总从2015开始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学习考察,组织高管到中欧商学院学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开启了围绕价值创造的“创团”和平台化改造,让每个创团成为推动天合前进的“动力车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又在2021年启动了旨在全方位能力提升的“鲲鹏变革”,全面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管理能力、运营效率和干部能力。
在我看来,“鲲鹏变革”已经超出公司治理的范畴,而是集团战略的升级。在公司治理方面,天合尚需实现从人治走向机制治理的转型。这需要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管理变革的基础上,白纸黑字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以这些规章制度来激励与规范各位员工的行为,达到机制治理的目的。
高纪凡年龄与我相仿。我们这一代人,很幸运没有经历过战争,但经历了孩童时代的贫穷,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在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怀有理想和情怀,愿意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这是高纪凡的情怀,也是天合光能的使命。当我在《天合纪》中看到18勇士进西藏建成40个“光明工程”光伏发电项目后,高总专程去出席通电仪式时看到光电给农牧民带来的欢喜,特别是令高总难忘的那位小女孩看着灯泡而闪闪发光的眼睛,我顿时想起我自己小时候,家里还靠煤油点灯,但亲戚家已经通电,我们走亲戚时看到不用油就可以点亮灯泡时的激动心情,也对天合的这一使命有了切身的体会。
如今,在全球各地还有很多缺电无电地区,那里的孩子和居民正渴望着光明,期望天合光能“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能够点亮地球上的更多角落,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在《天合纪》的最后一章,王康鹏说,回望过去,天合做到了“从平凡到不凡”,展望未来,天合要努力实现“从不凡到伟大”。伟大的企业有很多定义,人们经常引用的是巴菲特或稻盛和夫的说法,但我更喜欢长江商学院的这一定义:“伟大企业是那些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从根本上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天合从事的光伏行业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按照这一定义,作为这一行业的龙头企业,天合已经是一个“伟大企业”了。但这一行业本身又属于制造业,竞争非常激烈,面临周期性洗牌。虽然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但具体到国际贸易,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对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敞开大门,天合从事的行业因此也受到国际地缘政治的严重影响。而国际地缘政治方面,我们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要求我们准备好应对未来更加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国际局势。
在此意义上,对于天合来说,巴菲特对伟大企业的定义或许更加有用:“伟大企业是在25年或30年仍然能够保持其伟大企业地位的企业”。天合刚过25岁,要达到巴菲特伟大企业的目标,还需要在未来25年一直保持行业“共同冠军”的标杆地位。为了这个目标,我认为以下两点对于天合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是企业风险管控。从国内需求来看,经济增速下降、地方财政收入短缺和僵化的电力体制,将在未来几年对光伏装机总量形成约束,很难继续维持最近几年的高速增长。国际需求方面,欧美的“脱钩”或“去风险”将持续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将会有更多的非关税壁垒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税来给中国的出口带来障碍,长期还将面临美国新兴产能的竞争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光伏行业却正在进行大规模扩产,未来几年,严重产能过剩所带来的内卷甚至洗牌已经无法避免。对于高总和天合来说,在这一全新而充满挑战的环境下,更要重视风险管控,更要弘扬“稳健”精神。
其次是全新的全球化发展道路。未来几年,能够在新一轮光伏行业大洗牌中胜出的企业一定是国际化做的很好的企业。国际市场一直是天合的重点,占公司销售收入的60%左右。新的形势要求天合重新研究制定全球化战略,从客户市场开发、海外产能布局、人才培养、核心能力建设、国际组织游说等多方面培育新型国际化能力。这需要高总和天合团队更加发挥“创新”精神,跳出常州总部的思维,真正以全球公司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不同业务赋能,创新地走出新一轮的国际化道路。
有专家曾经说过,在光伏这个充满周期性风险的行业,天合就像一只敏锐的兔子,在到处闪着狼眼蓝光的路上,谨慎前行。
读完《天合纪》,我的最大感触是,稳健经营和创新进取是天合26年成功发展的制胜法宝,它们就像一辆车子的刹车与油门,缺一不可。在前面道路畅通无阻时,我们可以加速前行,但在迷雾重重,我们又行车到了时代的拐弯处,及时踩踩刹车,谨慎谨慎再谨慎,将不失为明智之举。
天合未来的发展还要依靠这两大法宝来继续踩准时代的节拍,大胆创新,谨慎投资,勇敢变革,唯有这样才能做到并长期维护伟大公司的地位,并发展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
天合如是,其他光伏企业何尝不应如是?
祝福天合,更祝福中国的光伏行业!
(陈新华 北京国际能源专家俱乐部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