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测试“烧掉”几千万!已有9家集体“火烧”储能柜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6-30
核心提示:
一场测试“烧掉”几千万!已有9家集体“火烧”储能柜
又有一家储能头部企业“烧”了自家的产品。这已经是公开资料显示的第9家储能企业火烧自家储能柜的事件了。

近日,在全球权威标准制定和测试认证机构CSA集团(加拿大标准协会)、美国消防协会(NFPA)及战略客户的全程现场见证下,远景储能严格遵循CSAC-800 火烧测试规范,完成了智慧交易型储能大规模火烧测试。
CSA C-800是CSA 集团于2025年推出的火烧测试标准,是基于2024年推出的CSA TS-800 扩展而成的正式国家标准版,获得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认可。该标准作为行业公认的严苛测试规范,专门用于评估电池储能系统(BESS)单元柜内部发生完全燃烧时,对相邻单元火势蔓延的控制能力。
“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场站真实场景设计,ABCD箱4组远景智慧交易型储能系统,现场充电至100%SOC,关闭消防系统,燃烧全过程无干预。”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测试的亮点之一是储能柜之间间距仅为5cm,或创下储能龙头企业烧舱测试中的最小间距。
此次测试验证了远景储能在阻燃设计、抗燃爆冲击和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守护储能资产安全树立全新标杆。
9企完成火烧测试
事实上,除了远景储能之外,2024年以来,共有阳光电源、天合储能、比亚迪、华为数字能源、瑞浦兰钧、阿特斯、海辰储能、科陆电子等八家业内头部企业纷纷通过严苛的火烧测试验证产品安全性。

2024年6月,阳光电源主动燃爆PowerTitan1.0真机,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这一创举被DNV认证为“行业里程碑” 。同年11月,阳光电源再次投入约3000万,对20MWh PowerTitan2.0进行了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
2024年9月,天合储能对Trinastorage Elementa金刚2进行了进行24小时燃烧测试,独创“气溶胶灭火+水喷淋降温”双保险 ,在发生气体泄露并引燃电池产生明火后,触发灭火系统,成功实现24小时内未现复燃。
2024年12月,比亚迪魔方储能产品MCCube完成CSA TS - 800大规模火烧测试,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测试的企业。
2025年2月,华为数字能源在DNV及战略客户的全程见证下,完成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极限燃烧试验。
2025年5月,瑞浦兰钧5MWh的Powtrix®储能电池舱在多重“不利”条件下持续燃烧约14小时,通过 CSA/ANSI C800 极端安全测试。
2025年6月3日,阿特斯储能宣布,其SolBank 3.0储能系统已成功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此次测试严格依照CSA C-800:25§9.7大规模火烧测试标准开展。
2025年6月5日,海辰储能宣布∞Block 5MWh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
2025年6月8日,科陆电子Aqua C2.5 5MWh液冷储能系统在CSA集团(加拿大标准协会)全程见证下,以持续燃烧59小时10分钟且零热失控跨箱扩散的突破性表现,顺利通过了极端安全测试。
火烧测试作为一种能够直观、全面检验储能系统在火灾场景下安全性能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这也是储能龙头企业纷纷进行火烧测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烧舱实验正逐渐成为储能产品出海、获取国际安全认证的“入场券”。
通过真实火烧,对储能系统的热失控蔓延、防火阻燃能力、消防联动效果等关键指标进行测试,为评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既能消除投资方、运营商及监管机构的疑虑,也让通过严苛测试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当然,一场测试要烧掉几千万,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储能企业就可以轻易尝试的。
筑高储能安全壁垒
在储能新势力极度内卷,进行燃烧测试的趋势下,储能安全和储能消防不再作为附加系统,而是真正展现出对于整套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成为提升储能集成商系统的竞争力的新焦点。面对电池热失控引发的链式反应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
构建全周期安全防控体系,预警与防控的联动机制是体系核心。
储能消防部署超越碎片化设计,转向贯穿设计、预警、灭火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方电网联合开发的火灾安全试验平台,通过800余次全尺寸火灾试验,验证了材料与结构优化的关键价值:
· 本体安全强化:扰流柱结构液冷板结合玻璃纤维气凝胶等阻热材料,降低热失控触发概率;
· 多维早期预警:基于“电热力声气光”六维度征兆集(覆盖电池单体至系统108种征兆),吉瓦时级安全监测平台实现97.6%故障识别率,预警较传统系统提前15分钟以上。
精准分级防护策略,PACK级方案成主流。
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将自动灭火系统的PACK级要求列为强制性条款。其优势在于:
· 定点灭火:在电池模组内部直接喷放药剂,避免簇级或舱级方案的响应延迟;
· 资源优化:仅针对故障PACK单元启动灭火,减少药剂损耗与设备损伤。
· 灭火技术革新,新技术路径已崭露头角。
· 传统七氟丙烷、全氟己酮:面临“温室效应与复燃风险”两大挑战。
· 液氮灭火系统:某企业研发的液氮-二氧化碳-水喷淋体系,5秒内扑灭初期火灾,防复燃性提升2倍,成本降30%。
· 多剂联用战术:某企业针对储能柜火情开发“注氮惰化+全泡沫灌注”流程,结合破拆与隔离墙构建,显著压缩处置时间。

近日,在全球权威标准制定和测试认证机构CSA集团(加拿大标准协会)、美国消防协会(NFPA)及战略客户的全程现场见证下,远景储能严格遵循CSAC-800 火烧测试规范,完成了智慧交易型储能大规模火烧测试。
CSA C-800是CSA 集团于2025年推出的火烧测试标准,是基于2024年推出的CSA TS-800 扩展而成的正式国家标准版,获得了加拿大和美国的认可。该标准作为行业公认的严苛测试规范,专门用于评估电池储能系统(BESS)单元柜内部发生完全燃烧时,对相邻单元火势蔓延的控制能力。
“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场站真实场景设计,ABCD箱4组远景智慧交易型储能系统,现场充电至100%SOC,关闭消防系统,燃烧全过程无干预。”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测试的亮点之一是储能柜之间间距仅为5cm,或创下储能龙头企业烧舱测试中的最小间距。
此次测试验证了远景储能在阻燃设计、抗燃爆冲击和系统安全性方面的卓越表现,为守护储能资产安全树立全新标杆。
9企完成火烧测试
事实上,除了远景储能之外,2024年以来,共有阳光电源、天合储能、比亚迪、华为数字能源、瑞浦兰钧、阿特斯、海辰储能、科陆电子等八家业内头部企业纷纷通过严苛的火烧测试验证产品安全性。

2024年6月,阳光电源主动燃爆PowerTitan1.0真机,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这一创举被DNV认证为“行业里程碑” 。同年11月,阳光电源再次投入约3000万,对20MWh PowerTitan2.0进行了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
2024年9月,天合储能对Trinastorage Elementa金刚2进行了进行24小时燃烧测试,独创“气溶胶灭火+水喷淋降温”双保险 ,在发生气体泄露并引燃电池产生明火后,触发灭火系统,成功实现24小时内未现复燃。
2024年12月,比亚迪魔方储能产品MCCube完成CSA TS - 800大规模火烧测试,成为国内首家通过该测试的企业。
2025年2月,华为数字能源在DNV及战略客户的全程见证下,完成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的极限燃烧试验。
2025年5月,瑞浦兰钧5MWh的Powtrix®储能电池舱在多重“不利”条件下持续燃烧约14小时,通过 CSA/ANSI C800 极端安全测试。
2025年6月3日,阿特斯储能宣布,其SolBank 3.0储能系统已成功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此次测试严格依照CSA C-800:25§9.7大规模火烧测试标准开展。
2025年6月5日,海辰储能宣布∞Block 5MWh储能系统完成全球首次开门燃烧试验。
2025年6月8日,科陆电子Aqua C2.5 5MWh液冷储能系统在CSA集团(加拿大标准协会)全程见证下,以持续燃烧59小时10分钟且零热失控跨箱扩散的突破性表现,顺利通过了极端安全测试。
火烧测试作为一种能够直观、全面检验储能系统在火灾场景下安全性能的方法,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和认可。这也是储能龙头企业纷纷进行火烧测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烧舱实验正逐渐成为储能产品出海、获取国际安全认证的“入场券”。
通过真实火烧,对储能系统的热失控蔓延、防火阻燃能力、消防联动效果等关键指标进行测试,为评估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既能消除投资方、运营商及监管机构的疑虑,也让通过严苛测试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当然,一场测试要烧掉几千万,这也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储能企业就可以轻易尝试的。
筑高储能安全壁垒
在储能新势力极度内卷,进行燃烧测试的趋势下,储能安全和储能消防不再作为附加系统,而是真正展现出对于整套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成为提升储能集成商系统的竞争力的新焦点。面对电池热失控引发的链式反应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构建全链条安全防护体系已成为行业共识。
构建全周期安全防控体系,预警与防控的联动机制是体系核心。
储能消防部署超越碎片化设计,转向贯穿设计、预警、灭火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方电网联合开发的火灾安全试验平台,通过800余次全尺寸火灾试验,验证了材料与结构优化的关键价值:
· 本体安全强化:扰流柱结构液冷板结合玻璃纤维气凝胶等阻热材料,降低热失控触发概率;
· 多维早期预警:基于“电热力声气光”六维度征兆集(覆盖电池单体至系统108种征兆),吉瓦时级安全监测平台实现97.6%故障识别率,预警较传统系统提前15分钟以上。
精准分级防护策略,PACK级方案成主流。
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将自动灭火系统的PACK级要求列为强制性条款。其优势在于:
· 定点灭火:在电池模组内部直接喷放药剂,避免簇级或舱级方案的响应延迟;
· 资源优化:仅针对故障PACK单元启动灭火,减少药剂损耗与设备损伤。
· 灭火技术革新,新技术路径已崭露头角。
· 传统七氟丙烷、全氟己酮:面临“温室效应与复燃风险”两大挑战。
· 液氮灭火系统:某企业研发的液氮-二氧化碳-水喷淋体系,5秒内扑灭初期火灾,防复燃性提升2倍,成本降30%。
· 多剂联用战术:某企业针对储能柜火情开发“注氮惰化+全泡沫灌注”流程,结合破拆与隔离墙构建,显著压缩处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