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60年将建成35亿千瓦光伏,需要8.75万平方公里土地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4-05-20
核心提示:
预计2020年到2060年四十年间的累计投资需求总额将超过80万亿元
5月16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壳牌联合发布《面向未来助力增长——构建中国新型能源体系》一书,该书对中国能源发展的未来蓝图进行了综合研判,提出了面向2060年的新型能源体系的愿景和政策建议。
研究指出,中国新能源时代正在到来。2023年底,中国的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还在加快发展,终端能源利用将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换成电力为主。新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成倍增长。
2023年底,中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量达10.5亿千瓦,占全球新能源总装机量的四成。新能源还在加快发展,终端能源利用将由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换成电力为主,到2060年,电气化率将由2023年的26%左右提高到60%左右。新能源发电将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将成倍增长,预计到2060年分别达到32亿千瓦和35亿千瓦,是2020年的11.3倍和13.8倍。
研究发现,统筹规划好发展路径,新能源仍将是中国新经济的重要引擎。本研究发现,统筹规划好发展路径,新能源仍将是中国新经济的重要引擎。2020-2060年四十年间,仅低碳电力系统、氢能和生物质系统、CCUS以及工业领域配套基础设施的投资需求总额就将超过80万亿元;考虑到电动汽车、工业减碳、节能建筑领域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及由于技术变革带来的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低碳化对经济增长的将有重大带动作用,仅能源电力建设及装备制造业可贡献超过5%的GDP增加值。
报告指出,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可控电源始终是安全的“压舱石”。在用足抽水蓄能、电网互济、需求响应、电动汽车以及电化学储能等调节资源的基础上,中长期直至2060年依然需保留并合理布局一定规模的火电,主要用以提供电力和调节能力。解决由新能源资源分布与负荷中心不均衡问题带来的安全风险,需持续强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大电网+中小型区域电网+智能配电网及微网”的柔性互联架构。
除了确保能源安全外,实现高质量转型必须更加重视创新,特别是能源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应用和商业化。例如,2030年以前,我国主要侧重零碳电力系统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而2035年后,氢能以及新一代生物燃料的技术预计也有望达到比较成熟商业化的水平。
此外,报告还提到,大规模开发风电光伏对土地的需求大幅攀升,需协调好新能源开发与国土空间规划。以集中式光伏发电为例,若建成35亿千瓦光伏装机,大约需要8.75万平方公里。受西部地区生态红线影响和东部地区建设用地指标制约,用地问题逐步成为制约风电光伏发展的因素之一,须提早协调好新能源开发和国土空间规划利用之间的关系。
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新能源将成为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能源的发展将在拉动经济创造就业、协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释放巨大潜能。但也需要注意,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涉及26种矿产资源的支撑,其中有15种对外依存度超过50%,需要高度关注资源风险。
报告也强调,经济发展和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适度超前开展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预计2020年到2060年四十年间的累计投资需求总额将超过80万亿元,其中投资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电力及支撑灵活性投资、非电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CCUS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