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增127%!阳光电源储能系统营收首次反超光伏逆变器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8-27
核心提示:
暴增127%!阳光电源储能系统营收首次反超光伏逆变器
半年营收435亿,储能暴增127.78%,看完只能说:阳光电源还是太全面了。
8月25日,阳光电源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总营业为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扣非净利润74.95亿元,同比增长53.52%,实现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
分行业来看,储能行业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光伏行业报告期内营收225.13亿元,同比增长4.84%。
分产品来看,储能系统营收178.02亿元,占比40.89%,同比增长127.78%,储能系统毛利率为39.92%;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营收153.27亿元,占比35.21%,同比增长17.06%,毛利率为35.74%。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来看,储能已经成为阳光电源最重要的板块,其业务结构正不断向储能倾斜。

另据Infolink数据,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一举拿下2025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全球大储系统出货TOP1,并跻身全球户储系统出货前五,在储能领域动作频频,积极拓展相关业务。
01储能系统营收同比增127%,首次反超“光伏逆变器”
根据财报显示,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营收178.02亿元,占比40.89%,同比增长127.78%,储能系统毛利率为39.92%;其营收首超光伏逆变器营收。
报告期内,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在技术与产品布局上持续加码创新动能,研发端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研发费用20.37亿元,同比增长37.08%,推出多项突破性产品,如:PowerTitan 3.0 AC 智储平台、自研684Ah储能专用电芯、碳化硅PCS等。
其中,于6月正式发布的Power Titan 3.0 AC智储平台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该平台构建了覆盖不同场景需求的产品矩阵,包含Flex版(10尺3.45MWh)、Class版(20尺6.9MWh)、Plus版(3尺12.5MWh)三大核心型号。
值得关注的是,Plus版本以超500kWh/㎡的能量密度创下全球新高,其技术内核集成了684Ah叠片电芯、碳化硅PCS(功率转换系统),并深度融合PowerBid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软件与PowerDoctor电站智能运维平台,延续了AC存储架构的核心优势,通过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链路技术优化,全面提升了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性及能效表现。
其PowerTitan 2.0在多个储能电站中应用,如泰州海陵独立储能电站、昆山龙腾特钢用户侧储能电站、芜湖奇瑞首个汽车行业储能电站、山东台阳电网侧储能电站、乌兹别克斯坦中亚最大储能电站等。并陆续在西藏成功并网十多个构网储能电站,以及在南网投运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云南文山电站等。
针对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阳光电源加速了产品迭代节奏,报告期内新推出的PowerStack 255CS系统便是典型成果:该系统额定功率125kW,容量升级至257kWh,支持2小时与4小时两种储能时长方案,实测全天候平均效率不低于88%,以真实性能打破行业虚标乱象,据测算每配置1MWh该系统,电站年收益可稳定增加4万元。
此外,在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阳光电源率先推出定制化构网技术,该技术可支撑兆瓦级园区实现黑启动功能,有效应对突发停电及负荷剧烈波动场景;同步搭载的AI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实时对电价与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自动计算并锁定最优收益方案。
02毛利率近40%赴港上市,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化
财报发布同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相关议案。
阳光电源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阳光电源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2025 年以来,储能企业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已有超10家储能企业明确推进IPO进程,宁德时代已成功登陆港交所,双登股份也于今日正式挂牌上市,亿纬锂能、欣旺达、海辰储能、果下科技等多家企业也已递交申请,正处于审核进程之中。
报告期内,从营收区域看,海外市场推动了阳光电源业绩大幅增长,海外收入超越国内营收;上半年其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加88.32%,占比58.3%,而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为181.55亿元,同比增速3.48%。
于此时启动H股上市计划,将显著拓展海外业务,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15日,阳光电源曾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司新发行 A 股股票为基础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头部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也为储能行业催生多维度的连锁效应。
首先,资本的集中注入为相关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企业得以在研发创新环节加大资源倾斜,加速推进新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的研发落地,进而推动储能技术迭代升级,整体抬升行业技术门槛。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优势,头部企业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促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同步激化市场竞争态势。
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具备强技术创新力与高效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而技术储备薄弱、资金链脆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生存压力,最终推动行业完成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从光伏逆变器领域登顶全球标杆,到储能系统的爆发式增长,再到如今拟H股上市,阳光电源始终坚守"技术为核、双轮共进"的战略韧性,
这份对技术投入的持续专注与双业务协同的全面规划,或许正是其跨越行业周期波动、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底气所在。
8月25日,阳光电源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总营业为435.33亿元,同比增长40.34%。实现净利润77.35亿元,同比增长55.97%,扣非净利润74.95亿元,同比增长53.52%,实现毛利率34.36%,同比增加1.94%。
分行业来看,储能行业营收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光伏行业报告期内营收225.13亿元,同比增长4.84%。
分产品来看,储能系统营收178.02亿元,占比40.89%,同比增长127.78%,储能系统毛利率为39.92%;光伏逆变器等电力电子转换设备营收153.27亿元,占比35.21%,同比增长17.06%,毛利率为35.74%。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产品来看,储能已经成为阳光电源最重要的板块,其业务结构正不断向储能倾斜。

另据Infolink数据,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一举拿下2025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全球大储系统出货TOP1,并跻身全球户储系统出货前五,在储能领域动作频频,积极拓展相关业务。
01储能系统营收同比增127%,首次反超“光伏逆变器”
根据财报显示,阳光电源2025年上半年储能系统营收178.02亿元,占比40.89%,同比增长127.78%,储能系统毛利率为39.92%;其营收首超光伏逆变器营收。
报告期内,今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在技术与产品布局上持续加码创新动能,研发端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研发费用20.37亿元,同比增长37.08%,推出多项突破性产品,如:PowerTitan 3.0 AC 智储平台、自研684Ah储能专用电芯、碳化硅PCS等。
其中,于6月正式发布的Power Titan 3.0 AC智储平台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该平台构建了覆盖不同场景需求的产品矩阵,包含Flex版(10尺3.45MWh)、Class版(20尺6.9MWh)、Plus版(3尺12.5MWh)三大核心型号。
值得关注的是,Plus版本以超500kWh/㎡的能量密度创下全球新高,其技术内核集成了684Ah叠片电芯、碳化硅PCS(功率转换系统),并深度融合PowerBidder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软件与PowerDoctor电站智能运维平台,延续了AC存储架构的核心优势,通过从电芯到系统的全链路技术优化,全面提升了储能设备的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性及能效表现。
其PowerTitan 2.0在多个储能电站中应用,如泰州海陵独立储能电站、昆山龙腾特钢用户侧储能电站、芜湖奇瑞首个汽车行业储能电站、山东台阳电网侧储能电站、乌兹别克斯坦中亚最大储能电站等。并陆续在西藏成功并网十多个构网储能电站,以及在南网投运首个构网型储能项目、云南文山电站等。
针对工商业储能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阳光电源加速了产品迭代节奏,报告期内新推出的PowerStack 255CS系统便是典型成果:该系统额定功率125kW,容量升级至257kWh,支持2小时与4小时两种储能时长方案,实测全天候平均效率不低于88%,以真实性能打破行业虚标乱象,据测算每配置1MWh该系统,电站年收益可稳定增加4万元。
此外,在工商业储能细分领域,阳光电源率先推出定制化构网技术,该技术可支撑兆瓦级园区实现黑启动功能,有效应对突发停电及负荷剧烈波动场景;同步搭载的AI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实时对电价与负荷数据进行预测分析,自动计算并锁定最优收益方案。
02毛利率近40%赴港上市,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化
财报发布同日,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于8月25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相关议案。
阳光电源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阳光电源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会决议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并上市。

2025 年以来,储能企业掀起一股赴港上市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上半年已有超10家储能企业明确推进IPO进程,宁德时代已成功登陆港交所,双登股份也于今日正式挂牌上市,亿纬锂能、欣旺达、海辰储能、果下科技等多家企业也已递交申请,正处于审核进程之中。
报告期内,从营收区域看,海外市场推动了阳光电源业绩大幅增长,海外收入超越国内营收;上半年其海外地区(包括中国港澳台)实现营收253.79亿元,同比增加88.32%,占比58.3%,而中国大陆地区的营收为181.55亿元,同比增速3.48%。
于此时启动H股上市计划,将显著拓展海外业务,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15日,阳光电源曾发布公告称,拟以公司新发行 A 股股票为基础在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
头部企业赴港二次上市,也为储能行业催生多维度的连锁效应。
首先,资本的集中注入为相关企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通过上市募集资金,企业得以在研发创新环节加大资源倾斜,加速推进新技术攻关与新产品的研发落地,进而推动储能技术迭代升级,整体抬升行业技术门槛。
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优势,头部企业能够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促使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同步激化市场竞争态势。
在白热化的竞争环境中,具备强技术创新力与高效成本管控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优势地位,而技术储备薄弱、资金链脆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生存压力,最终推动行业完成优胜劣汰的洗牌过程,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从光伏逆变器领域登顶全球标杆,到储能系统的爆发式增长,再到如今拟H股上市,阳光电源始终坚守"技术为核、双轮共进"的战略韧性,
这份对技术投入的持续专注与双业务协同的全面规划,或许正是其跨越行业周期波动、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