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市场被撬动!绿电直连,能否破局光伏困境?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08-13
核心提示:
作为一把砍向消纳的剑,绿电直连政策出台,虽可以说是破冰之旅,确是有诸多“镣铐”的破冰
短短一个月内,“绿电直连”持续刷屏,项目动态不断更新。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中国石油在运最大整装光伏项目——塔里木油田上库高新区低碳转型130万千瓦光伏项目正在探索“绿电直连”,全面落地后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绿电直连项目,每年21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将直供园区企业,并形成"光伏治沙-绿电生产-低碳制造"的生态经济循环链。

在山东东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全国首个绿电直连离网型零碳产业园开建。园区内部集成了发电、配电组网、用能和储能系统,实现能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园区内所有生产生活用电全部由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提供,不再依赖公共电网输送。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此前国家电投铝电公司降碳增绿项目获批,也引发了业内的一阵讨论,据悉该项目要建设新能源装机规模300万千瓦,并通过专线接入宁夏宁东铝业和青铜峡铝业,是全国首个跨省区绿电直连项目。
尽管项目前缀各异——“西北首个百万千瓦级”、“全国首个绿电直连离网型”、“全国首个跨省区直连”,但它们却共同指向一个清晰而强劲的趋势:绿电直连正从概念蓝图加速走向规模化、多元化落地。
这背后,是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振的结果,一个由“绿电直连”驱动的万亿级新市场机遇之门,正伴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生根,被有力地推开。
政策破冰,绿电直连从概念走向现实
绿电直连是什么?为何要开展绿电直连?
首先来说说背景,外部环境是,欧盟等市场碳足迹核算标准愈发严苛,我国出口型企业正面临巨大的碳足迹挑战;内部现实是,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攀升,今年上半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较去年同期翻一番,消纳压力同步显现,“弃风弃光”现象与日俱增。
而绿电直连正是针对以上两大痛点的直接回应,指太阳能、风能发出的绿电不接入公共电网,而是通过专用线路直接向单一用户供电,对碳足迹溯源认证和新能源高效消纳来说无疑是双重利好。
目前,绿电直连按照负荷是否接入公共电网分为两类:
并网型:为主流方式,电源应接入用户侧,电源、用户和线路作为整体接入公共电网,并与电网形成清晰的物理界面与责任界面;
离网型:较为少见,常应用于偏远地区,完全不与公用电网发生电气连接,作为独立系统开展运行。
此前,绿电直连一直停留在地方试点,直到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绿电直连”这一新能源供用电新模式的规则框架。

值得一提的是,允许民营企业、发电企业及合资公司参与投资,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被业内看做是“撬动万亿新能源终端市场”的重要之举。
地方积极响应 各具特色
基于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需求,各地推进绿电直连的方式也存在着鲜明差异。
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强省和“新三样”出口重镇,江苏受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影响较大,对绿电直连的需求更为迫切。在650文件发布之前就出台了《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首批试点覆盖了常州、苏州、盐城三市,重点支持绿电需求较为迫切新能源电池企业,以专线供电方式帮助产品绕开欧盟碳配额壁垒,从而在国际市场赢得优势。

在650文之后,地方政府也迅速反应,云南、青海、陕西也陆续推出绿电直连实施方案。这些西部省份凭借绝对的资源优势,风光大基地项目密集,正成为推动绿电直连加速落地的主力军。
其中,云南率先响应,发布省级实施方案。重点按照新增负荷、存量负荷及其他重点三个方向明确了适用范围。并在综合考量项目建设经济性、资源配置、行政审批等因素后,明确了“50公里半径”和“同州(市)行政区域”的地理边界,最大程度降低跨区域审批协同难度、提高市场投资积极性。

青海紧随其后,明确有序推进新增负荷配套新能源、存量负荷替代、出口企业降碳、消纳受限新能源项目四类项目。并指出应充分结合青海省实际,不设直连线路距离限制,为绿电直连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激活市场、吸引投资。

而陕西发布的绿电直连新政更是再次点燃业内,在实施路径上更具灵活性,直连线路长度暂不做限制,负荷、电源原则上在同一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为项目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此外,河北省发改委也于日前下发《关于组织开展绿电直连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优先支持三类项目,其中就包括支持已纳入风电、光伏项目储备库的项目。

绿电直连,将利好哪些新业态?
可以说,绿电直连的政策落地为光伏等新能源拓宽了新能源消纳空间,并有望孕育出诸多新的增长空间。
·零碳园区
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联系非常紧密,后者由专线将绿色电源“点对多”输送给特定园区内的特定企业,可以理解为一种广义上的“绿电直连”。在650号文发布短短一个月后,三部门就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支持零碳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就近接入配电网的模式。
8月1日,国家发改委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蒋毅在回答“零碳园区”相关问题时明确指出,零碳园区建设要综合采用绿电直连直供、需求侧管理、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利用清洁低碳热能资源等方式。
相信随着绿电直连顶层设计加速落地,零碳园区或将成为其“大展拳脚”的主战场,不仅可以有力推动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同时也为我国日益突出的新能源消纳挑战开辟了一条重要的新路径。
·虚拟电厂
绿电直连与虚拟电厂看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其实本质上都是电源与负荷的链接。前者“既要清晰记录绿电利用状况,更要保障终端用电可靠及电力系统安全”,正好让虚拟电厂技术得以在实践应用中充分发挥。
2025年以来,从136号文到虚拟电厂,再到绿电直连和零碳园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招招精准、拳拳到位。
同为能源转型与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驱动下诞生的新业态,绿电直连与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不仅对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写在最后
作为一把砍向消纳的剑,绿电直连政策出台,虽可以说是破冰之旅,确是有诸多“镣铐”的破冰:高昂的投资成本仍是首要门槛,此外,技术难题多、交易规则复杂、实际参与度不高等诸多挑战让这一新业态模式伴随着“叫好不叫座”的评价。但相信在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以及各方面的协同发力下,绿电直连或将成为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