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光性有何影响?全面对比TOPCon与BC组件发电差异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10-17
核心提示:
纵观全球光伏市场,随着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推广和能源转型的深入,能够在早晚高峰电价时段提供更多发电量的TOPCon组件,正凭借其优异的弱光性能和更高的双面率,成为众多应用场景的优选技术路线。
近年来,光伏行业技术路线竞争日趋白热化,组件在实际运行中的发电表现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在推动新能源全面市场化交易的136号文推出后,组件能否在早晚高电价时段高效发电,已成为业主选型的关键考量之一。在此背景下,组件的“弱光性能”——即在阴雨、晨昏等低辐照条件下的发电能力,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发电效率和用户的最终收益。
当前,TOPCon组件在弱光发电性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多项权威实证数据表明,TOPCon在弱光环境下的发电量较BC组件最高可提升10%以上,这一差异对光伏电站的技术选型与投资回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技术原理:结构差异决定性能表现
TOPCon组件优异弱光性能的来源于其本身的设计。光伏电池的弱光性能主要受并联电阻影响,电阻值越高,漏电流损失越小,弱光发电表现越好。TOPCon因正负极分布在电池的两面,可实现良好的绝缘,漏电低、并联电阻高,从而在弱光条件下保持较高输出。
相比之下,BC组件因将全部电极置于背面,,主流厂家为解决潜在过热问题增加大量特意设计的漏电通道,导致其并联电阻值偏低。在弱光环境下,其电流损失更为明显,发电性能因而受限。
2、实证数据揭秘:TOPCon弱光表现突出
全球多个权威测试机构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实证结果一致表明,TOPCon组件在弱光环境下表现优异:
在日本鹿儿岛的实证基地,TÜV北德测试结果显示,在日辐照度较低的时候(辐照度小于400W/㎡),TOPCon组件的发电优势更为突出,单瓦增益高达10.79%。
在成都分布式实证电站,TÜV莱茵测试结果现实,在90%为阴雨天的测试环境中,TOPCon组件相对于N型BC组件的发电量高出2.37%。而在清晨与傍晚的弱光时段,相对增益峰值高达7.18%。
在海南实证电站,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在127天的测试周期内发现(包含76天阴雨天气),TOPCon组件对比BC组件的单瓦发电增益达到7.83%。
多家权威机构在全球不同气候区开展的实证研究结果均指向同一结论:TOPCon组件在弱光环境下相比BC组件具有显著的发电优势。
纵观全球光伏市场,随着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推广和能源转型的深入,能够在早晚高峰电价时段提供更多发电量的TOPCon组件,正凭借其优异的弱光性能和更高的双面率,成为众多应用场景的优选技术路线。对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更低的度电成本和更高的投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