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电源智利“亮剑”,宁德时代日本“接招”,储能圈谁也不让谁!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25-11-27
核心提示:
阳光电源智利“亮剑”,宁德时代日本“接招”,储能圈谁也不让谁!
一场围绕储能行业未来走向的争夺战再次打响,近期,两位行业巨头海外订单连续签订的背后,是储能双雄之间话语权的“抢夺”。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竞争格局也在悄然重塑。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同比飙升85.7%,中国企业表现尤为抢眼,拿下63%的市场份额,前十强榜单中更是有八家来自中国。
这场由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的竞赛中,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两大巨头各显神通,分别在海外市场掀起强劲攻势,展现出“谁也不服谁”的行业态势。
阳光电源海外突围:智利大单树标杆
在系统出货量层面,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已超越特斯拉,登顶全球榜首,其海外拓展的步伐更显迅猛。只不过,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因北美本土市场的订单集中交付以及亚洲集成工厂的初步投产,在本季度成功实现反超,重回榜首,但综合来看,阳光电源市占率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近日,阳光电源在智利斩获超2GWh“光储”综合项目大单——Dune Plus项目,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据悉,该项目位于安托法加斯塔大区,总投资6.29亿美元,作为智利最大太阳能发电厂的配套储能设施,所产生电力将定向供应给区域内的全球最大铜矿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该项目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333MW/1334MWh的Dune电池储能系统,为独立式4小时储能项目,与2024年投运的CEME1光伏电站同址部署;
二是拉潘皮纳混合能源设施,整合了186MW光伏电站与175MW/702MWh电池储能系统,同样采用4小时储能时长。

阳光电源不仅担任EPC总承包商,还提供全套电池储能系统(BESS)解决方案及长期服务协议(LTSA),将交付406个搭载PowerTitan储能系统的电池集装箱。这套系统将为全球最大铜矿商Codelco提供稳定绿电,双方已签署15年期购电协议(PPA),每年输送1TWh可再生能源电力;
此次合作不仅验证了阳光电源“光储一体化”方案的落地能力,也再一次展现了阳光电源智能组串式技术在成本优化、系统效率提升、安全性能强化、运行灵活性增强以及维护便捷性等关键维度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其更强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适应性,更以大型项目树立起中国储能企业在拉美市场的标杆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阳光电源就与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Zelestra 达成合作,将在2026年前为Zelestra在智利的储能项目提供总容量约1GWh的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及功率变换单元。
宁德时代日本“接招”:双线布局显野心
与阳光电源的海外“狂飙”相呼应,宁德时代则在日本市场展开精准“横扫”,近期通过两项重磅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亚太高端市场的地位。
11月21日,宁德时代与丸红电力零售(丸红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Sun Village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联合开发运营2.4GWh电网侧储能电站。根据分工,Sun Village负责项目全流程开发,宁德时代提供电池产品并持有部分电站股权,丸红电力零售则整合资产以提升市场参与度。

通过整合三家企业在项目开发、储能技术及能源运营方面的优势,加速日本电网级储能项目的商业化进程和规模化落地。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又与东京AI.net公司签署1GWh储能系统供应协议,将为其2MW/8MWh储能系统及日本多站点高压设备建设,提供705.5kWh TENER Flex单元产品。AI.net计划初期部署将重点放在关东北部地区,这些项目将与当地企业和地区政府合作开发。
据了解,AI.net的目标是在2028年3月底前完成500兆瓦的储能规模。从电网侧到用户侧,宁德时代在日本的双线布局,既展现了其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深度覆盖能力,也凸显了其以电池技术为核心、联合本地伙伴共拓市场的策略智慧。
储能“双雄”的市场争霸
当前,储能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期。Infolink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芯累计出货量达410.45GWh,同比增速高达98.5%;全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90GWh,2030年更将攀升至1.14TWh,增长空间令人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全球竞速中,双方不仅在海外扩张彰显优势,此前更是在技术路线上展开深度博弈。
作为储能系统的“心脏”,电芯的容量与工艺直接影响系统效能、安全与成本。此前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的电芯选择,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战略逻辑:
前者坚守587Ah电芯路线,强调“容量并非越大越好,适配性才是关键”;后者则押注684Ah大容量电芯,能效达96.5%、循环寿命突破1.5万次,并以叠片工艺突破传统卷绕技术的局限。
两种路线的碰撞,既是技术理念的较量,同样也是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争夺。但无论是阳光电源的大容量电芯与储能解决方案,还是宁德时代的适配性电芯与本地化合作模式,两大巨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技术最优解”与“市场最优路径”的探索。
阳光电源凭借系统出货量的领先与海外大项目的突破,证明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集成能力;宁德时代则以电芯技术的底层创新与全球头部客户的绑定,巩固了其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壁垒。
在全球储能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进阶的关键阶段,这场“谁也不服谁”的较量,或将推动储能企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加速跃迁。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的推动下,储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竞争格局也在悄然重塑。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同比飙升85.7%,中国企业表现尤为抢眼,拿下63%的市场份额,前十强榜单中更是有八家来自中国。
这场由技术革新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的竞赛中,阳光电源与宁德时代两大巨头各显神通,分别在海外市场掀起强劲攻势,展现出“谁也不服谁”的行业态势。
阳光电源海外突围:智利大单树标杆
在系统出货量层面,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已超越特斯拉,登顶全球榜首,其海外拓展的步伐更显迅猛。只不过,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因北美本土市场的订单集中交付以及亚洲集成工厂的初步投产,在本季度成功实现反超,重回榜首,但综合来看,阳光电源市占率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近日,阳光电源在智利斩获超2GWh“光储”综合项目大单——Dune Plus项目,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据悉,该项目位于安托法加斯塔大区,总投资6.29亿美元,作为智利最大太阳能发电厂的配套储能设施,所产生电力将定向供应给区域内的全球最大铜矿商——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该项目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333MW/1334MWh的Dune电池储能系统,为独立式4小时储能项目,与2024年投运的CEME1光伏电站同址部署;
二是拉潘皮纳混合能源设施,整合了186MW光伏电站与175MW/702MWh电池储能系统,同样采用4小时储能时长。

阳光电源不仅担任EPC总承包商,还提供全套电池储能系统(BESS)解决方案及长期服务协议(LTSA),将交付406个搭载PowerTitan储能系统的电池集装箱。这套系统将为全球最大铜矿商Codelco提供稳定绿电,双方已签署15年期购电协议(PPA),每年输送1TWh可再生能源电力;
此次合作不仅验证了阳光电源“光储一体化”方案的落地能力,也再一次展现了阳光电源智能组串式技术在成本优化、系统效率提升、安全性能强化、运行灵活性增强以及维护便捷性等关键维度持续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其更强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适应性,更以大型项目树立起中国储能企业在拉美市场的标杆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5月,阳光电源就与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 Zelestra 达成合作,将在2026年前为Zelestra在智利的储能项目提供总容量约1GWh的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及功率变换单元。
宁德时代日本“接招”:双线布局显野心
与阳光电源的海外“狂飙”相呼应,宁德时代则在日本市场展开精准“横扫”,近期通过两项重磅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亚太高端市场的地位。
11月21日,宁德时代与丸红电力零售(丸红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Sun Village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联合开发运营2.4GWh电网侧储能电站。根据分工,Sun Village负责项目全流程开发,宁德时代提供电池产品并持有部分电站股权,丸红电力零售则整合资产以提升市场参与度。

通过整合三家企业在项目开发、储能技术及能源运营方面的优势,加速日本电网级储能项目的商业化进程和规模化落地。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又与东京AI.net公司签署1GWh储能系统供应协议,将为其2MW/8MWh储能系统及日本多站点高压设备建设,提供705.5kWh TENER Flex单元产品。AI.net计划初期部署将重点放在关东北部地区,这些项目将与当地企业和地区政府合作开发。
据了解,AI.net的目标是在2028年3月底前完成500兆瓦的储能规模。从电网侧到用户侧,宁德时代在日本的双线布局,既展现了其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深度覆盖能力,也凸显了其以电池技术为核心、联合本地伙伴共拓市场的策略智慧。
储能“双雄”的市场争霸
当前,储能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期。Infolink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储能电芯累计出货量达410.45GWh,同比增速高达98.5%;全年新增装机预计达290GWh,2030年更将攀升至1.14TWh,增长空间令人瞩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全球竞速中,双方不仅在海外扩张彰显优势,此前更是在技术路线上展开深度博弈。
作为储能系统的“心脏”,电芯的容量与工艺直接影响系统效能、安全与成本。此前宁德时代与阳光电源的电芯选择,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战略逻辑:
前者坚守587Ah电芯路线,强调“容量并非越大越好,适配性才是关键”;后者则押注684Ah大容量电芯,能效达96.5%、循环寿命突破1.5万次,并以叠片工艺突破传统卷绕技术的局限。
两种路线的碰撞,既是技术理念的较量,同样也是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争夺。但无论是阳光电源的大容量电芯与储能解决方案,还是宁德时代的适配性电芯与本地化合作模式,两大巨头的竞争本质上是对“技术最优解”与“市场最优路径”的探索。
阳光电源凭借系统出货量的领先与海外大项目的突破,证明了其在复杂场景下的集成能力;宁德时代则以电芯技术的底层创新与全球头部客户的绑定,巩固了其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壁垒。
在全球储能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竞争”进阶的关键阶段,这场“谁也不服谁”的较量,或将推动储能企业从“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加速跃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