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配套制度完善 绿色债要“红”了
绿色债券作为一个新兴品种,可以通俗理解为一种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债券。比如公司债可用于置换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但绿色公司债的募集资金需要专项用于绿色项目建设。
它真正的加速发展期是今年上半年。去年12月22日,央行在银行间市场率先推出绿色金融债券;随后,发改委发布《绿色债券发行指引》,推出绿色企业债;今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相继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公司债券试点的通知》,开辟了受理及审核“绿色通道”。
虽然央行、发改委、交易所对于绿色债发行主体定义有所区分,但募集资金都是用于支持绿色产业。不过目前看来,对于“绿色”的认证要求尚存在一些差异。
央行鼓励发行人提交专业评估或认证机构出具的评估或认证意见,按年度对募投项目发展及其环境效益等持续跟踪评估;发改委没有明确指出需要绿色认证文件或第三方评估认证;沪深交易所鼓励发行人提交独立的专业评估或认证机构就募投项目属于绿色产业出具的评估意见或认证报告。
《中国绿色债券项目支持名录》列举了六大绿色债券支持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节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适应气候变化、清洁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清洁交通。
对发行人而言,发行绿色债券的好处至少有两点:首先,是融资成本比较低,因其特有的“绿色”标签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利率往往低于普通债券,加上个别省份如浙江省还拟出台针对绿色债的专项财政补贴。其次,审核进度也会更快。比如公司债的审核约定在3个月之内,实际时间一般在1个月左右,而绿色债的审核进度会更快,通常在1个月之内。发改委也对绿色企业债实施加快和简化审核。
不过这也意味着,绿色公司债的资金用途受到限制,其募集资金不能补充流动资金,相比普通公司债资金使用灵活度低;一般绿色产业项目周期较长,目前监管层尚未对临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安排做出明确规定,资金使用成本较高。
随着配套制度的完善,绿色债要“红”不是没有可能。首单绿色公司债的承销商浙商证券对发展绿色债就提出四点建议:
一、针对绿色债券的特性,需要继续完善绿色债券项目评估及选择、第三方认证、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信息披露等具体细则。
二、增加绿色债发行的增信方式。除目前常规的保证担保、抵质押担保等增信方式以外,可针对绿色债券增设政府基金担保、商业保险等创新型增信机制;也可以为绿色债券的发行建立一个由政府支持的单一险种保险实体,也可达到增信效果。针对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特殊绿色资产,一方面可加强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完善市场定价机制,另一方面还应加快培养更为专业的资产评估机构,更为合理地评估其价值,才能使碳排放权、排污权等收益权质押担保增信真正发挥作用。
三、建议加快构建绿色企业识别系统、绿色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绿色项目环境效益评价系统等,并进一步开发出具备强适用性的分析手段、分析工具。
四、建议出台投资激励政策及配套措施,逐渐培养国内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投资偏好。比如,可以对国内机构投资者购买绿色债券所获得的利息须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予以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