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波光伏扩产潮来袭,光伏业何以自救?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7-06-03
核心提示:
四年前,我国光伏在产能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严重过剩带来销量下跌和价格战,使整个产业进入了寒冬期。
50年前,人民日报一篇社论,提出了“大跃进”口号,举国上下掀起工农业大生产的浪潮。
但炼出的大量废铁,根本不能用,“大跃进”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还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困难,中国经济遭受重创。
四年前,我国光伏行业在产能急剧膨胀的情况下,严重过剩带来销量下跌和价格战,使整个产业进入了寒冬期。
寒冬期里,曾迅速崛起跻身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行列的无锡尚德等大厂,破产了,光伏产业链上大大小小的破产企业更不在少数。
“大跃进”的惨痛损伤,从50年前到4年前是一样的,但教训留下的记忆却消散的让人想象不到的快。
如今,光伏产业进入新一轮的扩张中,“大战”的号角即将吹响,这一次,带给我们的又将会是什么?
疯狂扩张在继续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又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国家能源局发布权威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高达3360亿元,同比增长27%。在光伏产业链上,多晶硅产量高达19.4万吨,同比增长了17.5%;硅片产量接近63GW,同比增长31.2%;光伏组件产量约为53GW,同比增长127%。
跟随市场的火热,各个企业都在“趁热打铁”,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一轮的扩张计划。虽然产能过剩的风险如影随形,但硅锭、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制造商并没有放弃占据市场空间的机会。
彭博新能源财经跟踪观察了306家光伏企业,包括25家多晶硅制造企业、66家硅锭制造企业,76家硅片制造企业,132家单晶硅电池制造企业和237家光伏组件制造企业。
截止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制造商在多晶硅、硅锭、硅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上的产能,分别占到全球总数的46%,81%,81%,67%和76%,中国光伏企业的制造产能位居全球前列。
在产能发展的高峰期,全国曾有28个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至少280个地级市或者工业园区提出了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或者光伏产业基地的概念,地方政府的热捧使得光伏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在新一轮景气周期内,各大光伏企业的扩张计划都非常庞大。连一向低调稳重的阿特斯,也开始产能扩张进程。阿特斯在2016年的年报中提出,公司计划在2017年底将硅棒产能提高到1.7吉瓦,将硅片产能提高到4吉瓦。
强势的扩张计划,真的反应了光伏市场的真实需求吗?还是只是虚幻前景映衬下的的海市蜃楼?华夏能源网特别统计了部分光伏企业产能扩张计划,产能扩张之热可见一斑:
光伏业何以自救?
“光伏行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整个行业是过山车,它受产业政策、国家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短时间内可能光伏行业会发展的非常快,但由于政策调整和国家补贴下降,有一部分企业也可能就会倒下去”。在2017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上,某光伏企业高管做了这样的解读。
像这样的认知,对于光伏的业内人士来说,算不上是陌生话语。这么多年来,光伏的的确确是在政策影响下“坐过山车”。放眼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都如出一辙。
中国光伏产业在政策刺激下,一路突飞猛进,短短十年时间,制造能力和装机量均位居全球第一。但实际上,离开了政策扶持,我国的光伏业根基是非常脆弱的。产业政策一变,扶持力度一下降,光伏企业很可能就哀鸿遍野。
跟产能扩张相伴随的,是不能忽略掉的持续不断的弃光现象。据统计,2016年我国因弃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6亿,2016年上半年弃光率就高达19.7%。弃光限电对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十分不利,这让大量的装机都成为了摆设,加剧了产能过剩问题。
在“产能过剩”隐忧下,国家也已经在有意识地控制光伏产业发展速度,这对于还在大量扩招的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
2017年10月,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报送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年度建设规模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报送2017~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年度建设规模,并严格按照报送规模进行建设,不得超出。报送规模要依照《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105GW的总规模并网目标进行落实(分布式光伏不受该建设规模的限制)。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105GW的总规模在本年内超出的基本可以确定会成为铁定的事实,因此,除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以外,大型光伏电站就已经没有建设规划指标了!那么多的扩张产能,将来往哪里装?这是一个大问题。
目前,各大光伏企业的扩张计划可谓来势汹汹,四年前由于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带来的创伤还未抚平,却又隐隐约约闻到了新一轮战争的气息,这让人不得不为光伏行业捏一把汗。寒冬在下一秒就可能来临,谁会第一个倒下,谁又能穿越寒冬成为新的王者?市场将会很快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