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定边光伏电商双轮驱动 培育新的“脱贫动能”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7-08-14
核心提示: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定边县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点面结合,形成以“基础设施为前提,民生保障为根本,产业扶贫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思路,确立“政府主导、企业助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全县脱贫攻坚路上,一批具有全局性、典型性、代表性的扶贫方式和模式不断涌现,亮点纷呈。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定边县系统谋划、精准发力、点面结合,形成以“基础设施为前提,民生保障为根本,产业扶贫为核心”的精准扶贫思路,确立“政府主导、企业助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在全县脱贫攻坚路上,一批具有全局性、典型性、代表性的扶贫方式和模式不断涌现,亮点纷呈。
“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按照精准扶贫“十个一批”的总体安排,定边县通过宣传、引导、鼓励、扶持,激发在册贫困户自我发展、自主创业、自立致富的认知水平和内生动能,真正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由“单纯输血”到“全面造血”的自然转变。
其中在微观层面,该县针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了一系列菜单式帮扶措施,精准供应“脱贫套餐”,满足自主“双向选择”,并实现了菜单式精准帮扶的全覆盖;中观层面,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围绕园区带动,形成了“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组合,培育新兴市场经营主体,实现产业扶贫联动传导效应;宏观层面,政府引导企业发挥引领作用,支持落地具有潜力的现代农业企业发展,实现产业支撑长远战略,特别是政府引资的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主导的农田花海三产融合等体系建立,串联起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使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带动在册贫困户收入持续增长。
光伏电商双轮驱动
除此之外,定边县还重点依托光伏扶贫和电商扶贫,积极盘活存量资源,努力培育新的“脱贫动能”,使其成为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又一重要支柱。截至目前,全县已落地光伏企业29家、项目35个,其中已建成并网的14个项目中,涉及白泥井镇、砖井镇的6个贫困村,可帮助345名贫困户实现年人均收益约6000元,并可持续享受25年。不仅如此,光伏企业还为项目地提供了约300个简单技能就业岗位,并集聚带动了周边一批贫困户参与到农光互补旅游、传统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中,确保他们进一步增加务工收入。
电商扶贫方面,定边县早在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初,便立足本土优质特色农副产品,专题研究部署了“互联网+精准扶贫”工作,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力促新旧动能“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以“农产品上行供应链聚合”为核心特色的“金三边”模式,不仅取得了年电商销售额突破3.6亿元的可喜成绩,还有力推动着本地农副产品畅销全国,并带动电商产业链下游2000多户贫困户从事种植、分拣、包装、运输等各环节工作,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多方动员合力保障民生
树起了自主脱贫的信心,找准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但在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之初,定边县绝大部分贫困户普遍面临着缺少发展资金的难题。有鉴于此,早在2016年初,该县便按照“政府引导,信贷支持”的思路定位,与县农商行确立了精准扶贫信贷机制,通过设立5000万元贫困户小额信贷担保基金,撬动了农商行的5亿元贴息扶贫贷款。截至目前,定边县农商行面向全县65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累计发放贷款40544.9万元,户均贷款金额达到5万元。也正是在小额扶贫贷款的帮助下,定边县贫困户通过发展种植养殖、小型加工、运输等各类经营活动,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益。
除此之外,定边县还通过调动省市各级帮扶单位、驻定单位和企业、社会各界的参与积极性,围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生态等民生领域做了大量工作,累计争取资金、物资近8000万元,为进一步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的代表当属陕西荣民控股集团。去年以来,该集团在历年帮扶的基础上再次捐资5000万元,用于全县小额信贷担保、贫困户建设蔬菜大棚和医疗救助保障,带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整体实现脱贫,创造了“万企帮万村”工作中极具典型性的“荣民模式”。
“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筑牢民生之本,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业,也是定边县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该县按照“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一批、学制教育培训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省市驻定企业解决一批”的“五个一批”要求,积极探索扩大贫困户就业渠道,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结合创业培训、担保贷款支持自主创业,开展校地合作定向(保证就业)招生,对接省内外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就业,与驻定企业协商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岗位等举措,帮助全县1800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解决了就业创业问题。
在此基础上,定边县还结合健康扶贫工作,通过代缴新农合、小额人身保险费用,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具体做好就医报销七个环节工作,全力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构筑起了一道“健康安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