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能资源的储量与分布
中国10m高度层的风能资源总储量为32.26亿kW,其中实际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亿kW。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是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有效风能密度≥200W/m²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有效风能密度在300W/m²以上,全年中风速≥3m/s的时数约为7000~8000h,≥6m/s的时数为4000h。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也是中国风能资源丰富地区,有效风能密度为200~300W/m²,全年中风速≥3m/s的时数为5000h以上,全年中风速≥6m/s的时数为3000h以上。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及辽东半岛的风能资源也较好,有效风能密度在200W/m²以上,全年中风速≥3m/s的时数为5000h,全年中风速≥6m/s的时数为3000h。青藏高原北部有效风能密度在150~200W/m²之间,全年风速≥3m/s的时数为4000~5000h,全年风速≥6m/s的时数为3000h;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小,所以有效风能密度也较低。云南、贵州、四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东、广西的山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和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为风能资源贫乏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在50W/m²以下,全年中风速≥3m/s的时数在2000h以下,全年中风速≥6m/s的时数在150h以下,风能潜力很低。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内陆还有许多山系,地形复杂,加之青藏高原耸立我国西部,改变了海陆影响所引起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环流,增加了我国季风的复杂性。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内陆,那里空气十分严寒干燥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环流引导下,就会爆发南下俗称寒潮,在此频频南下的强冷空气控制和影响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北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冬季总有多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南下,主要影响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消失。
夏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风,东南季风影响遍及我国东半壁,西南季风则影响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风速远不及东南季风大。热带风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热带海洋上形成的空气涡漩,是破坏力极大的海洋风暴,每年夏秋两季频繁侵袭我国,登陆我国南海之滨和东南沿海,热带风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陆,但次数很少。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冬季东南部盛行偏南风,东北部多为东北风,其他地区一般为偏西风,夏季大约以唐古拉山为界,以南盛行东南风,以北为东至东北风。
我国幅员辽阔,陆疆总长达2万多公里,还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边缘海中有岛屿5000多个,风能资源丰富。我国现有风电场场址的年平均风速均达到6m/s以上。一般认为,可将风电场风况分为三类。年平均风速6m/s以上时为较好;7m/s以上为好;8m/s以上为很好。可按风速频率曲线和机组功率曲线,估算国际标准大气状态下该机组的年发电量。我国相当于6m/s以上的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仅仅限于较少数几个地带。就内陆而言,大约仅占全国总面积的1/100,主要分布在长江到南澳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山东、辽东半岛、黄海之滨,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疆达板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北部等地区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顶。
根据全国气象台部分风能资料的统计和计算,中国风能分区及占全国面积的百分比。
太阳辐射的能量到地球表面约有2%转化为风能,风能是地球上自然能源的一部分,我国风能潜力的估算如下:
风能理论可开发总量(R),全国为32.26亿kw,实际可开发利用量(R’),按总量的1/10估计,并考虑到风轮实际扫掠面积为计算气流正方形面积的0.785倍〔1m直径风轮面积为0.52Xπ=0.785(m²)〕,故实际可开发量为R’=0.785R/10=2.53(亿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