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储能电池参与、风光柴多能互补 南极科考泰山站雪下建成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9-03-12
核心提示: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8日下午从南海穿越巴士海峡,继续行进在返回上海的途中。
   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泰山站雪下建筑进行了多项创新。在深雪之下组装建筑,安装风能-太阳能-柴油发电机-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柴油发电和新能源系统并网运行,可根据新能源供电量自动调整发电量,从而有效地节约燃油消耗,还可实现远程无人值守供电等系统。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8日下午从南海穿越巴士海峡,继续行进在返回上海的途中。
 
  本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在深雪之下组装建筑,安装发电、新能源、污水处理、融雪、远程无人值守供电等系统。作为我国首个南极雪下工程,泰山站雪下建筑进行了多项创新。
 
  为何建在雪下?
 
  泰山站位于东南极内陆冰盖伊丽莎白公主地区域,距中山站520公里。这一区域具有典型的内陆气候,风大,吹雪严重。受风场扰动等影响,出现强烈地吹雪等天气时,建筑物面临被积雪掩埋的风险。为减小风阻和有利于大风吹走积雪,泰山站主体建筑整体架空于雪面,此次建设的配套工程则直接选择建在了雪下。
 
  “受南极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影响,各国内陆冰盖考察站建筑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被积雪掩埋的情况。同时,施工窗口周期短,施工条件有限,也是各国科考建设共同面对的难题。”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泰山站站长姚旭说。
 
  考虑到以上特点,泰山站二期工程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组合形式,将供配电系统、融雪系统、新风加热采暖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整合在集装箱模块内,实现快速安装,缩短南极现场施工周期。同时,创造性地采用雪下建筑的形式,变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南极建筑被风雪掩埋的难题,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地形的影响,保证站区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防水保温效果如何?
 
  雪下建筑保温和防水密封至关重要。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泰山站二期工程现场经理周灵说,由中国宝武集团总承包并设计、中冶集团负责施工的泰山站雪下建筑,利用雪下恒温特点,可减少南极极昼、极夜温差变化对建筑内部温度的影响。
 
  同时,雪下建筑采用定制集装箱模块拼装和双层密封防水方式,有效解决极寒环境中雪下建筑的保温及防水密封。
 
  经测试,泰山站雪下建筑室内外温差达80摄氏度以上,雪下建筑的集装箱拼缝没有出现渗漏现象,集装箱外也没有出现融雪现象,为雪下建筑内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生活用水如何解决?
 
  南极内陆冰雪覆盖,没有液态淡水,生活用水全靠融雪化水解决。雪下工程完成后,融雪水箱给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可集中解决20个科考队员的生活用水。所有用雪由考察队员就地取雪装入融雪水箱,通过化雪设备将雪化成水,再将融水输送至主楼的储水箱。
 
  对于生活污水,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回用率达80%以上,可用来洗衣服等,以减少化雪量。对没有循环利用价值的污水,则集中存放在专门的污水收集池内,科考队撤离前通过排污泵排到收集装置中,再运送到中山站进行集中处理。
 
  供电情况如何?
 
  泰山站的供电系统令人眼前一亮,采用的是风能-太阳能-柴油发电机-储能电池互补的智能微电网供电系统,柴油发电和新能源系统并网运行,柴油发电机可根据新能源供电量自动调整发电量,从而有效地节约燃油消耗,提供清洁能源。
 
  由于常规新能源设备在南极内陆无法正常使用,这套供电系统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根据泰山站极寒、大风、高海拔、低气压等特殊环境设计特制,通过控制终端对系统进行智能控制。
 
  目前,供电系统工作稳定,为站区科考设备正常供电,这对未来在南极地区大规模使用新能源供电意义重大。
 
  无人在现场怎么办?
 
  本次建设中,由东南大学研发的无人值守能源试验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功能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由我国自主研发的这套系统能在泰山站高海拔、低温、低气压等极端环境下不间断供电。无人值守情况下,能通过铱星通信实现对本系统的远程监控及遥控操作。
 
  同时,无人值守能源试验系统还具备快速安装及运输方便的特点。目前,测试已完成全部数据收集,为第二阶段正式投入运行打下了良好基础。
热点话题
阅读下一篇文章

联系我们/Contact

商务会员、广告投放、软文营销
张先生:
电话:0551-6384566313309693356(同微信)
传真:0551-69121327
QQ: 936604464
投稿、编辑事务、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互换
杨女士:
电话:0551-69121329
传真:0551-69121327
QQ:33286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