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光伏新政出台的突然与必然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8-06-21
核心提示:
时间还未进盛夏,光伏却已入深秋。“531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媒体专门做了新政出台后的行业信心调查,数据显示,87%无信心,42%想转行。
时间还未进盛夏,光伏却已入深秋。“531新政”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媒体专门做了新政出台后的行业信心调查,数据显示,87%无信心,42%想转行。行业也发出了“损失超万亿、250余万人就业受影响”的呼声。面对光伏行业的普遍质疑与抗议,笔者认为,纵观当前光伏行业发展的大背景,这份突然出台的光伏新政其实也是必然之举。
首先,中国光伏现在实质上正孕育着巨大风险。前几年的光伏盛宴实质上并不是因为光伏行业本身对社会财富产生了增益,而是因为国家信用对补贴的担保形成的盈利预期吸引大量的资金涌入而产生的。也就是说,1000亿左右的补贴缺口,带动了1万亿左右的资金投入。目前光伏上市企业的负债率基本上都在70%以上,所以笔者保守估计这1万亿资金里面至少应该有3000亿到5000亿是各类债务。用一个债务去放大产生更大的债务,又是这样一个量级,可以说光伏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金融事件。而目前不可能以牺牲全社会所有用电行业利益的方式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费,这个金融事件就成了一个“死循环”。现在再去讨论这个模式设计的初衷和实施的利弊得失在当下已经没有意义,但在目前国家严控债务风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这个新政的出台已成为必然。
其次,新政出台时间点有“玄机”。以往每年出台下一年度政策前都是光伏行业在说多么艰难,每次出台政策以后又总有几个环节赚得盆满钵满。每年都说要有序发展,每年装机量都爆表。只要政策上留有一个“小出口”,最后就一定会演变成一个“泄洪口”。所以笔者一直有种光伏政策“有漏洞”甚至国家主管部门被绑架了的感觉。凡此种种现象,不能说是某几个人的责任,甚至从寻求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合理的。但是作为一个需要依靠补贴政策生存且本身在短时间内难以能成为支柱能源的行业,这种做法不可避免会在其他行业甚至政府部门产生大量对光伏的质疑,最终实际产生的是一种类似“涸泽而渔”的效果。相关主管部门不可避免地会检讨以往所制定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发布方式,以及今年光伏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确定新政策的出台时机。只是光伏行业内的人大都不愿意做那个喊皇帝“其实没穿衣服”的小孩罢了。
最后,新政有积极影响。在光伏行业10年以上的同仁应该还会记得10年前的德国光伏盛宴,彼时真有骗子拿纸板印个电池的标识当作光伏组件就能卖钱。大家也应该还记得当年德国国内对于补贴政策的激辩,以及欧盟“双反”后、国内政策出台之前光伏行业的紧张气氛和国内市场一轮紧似一轮的价格“血战”。所以目前的情况着实谈不上有什么新鲜。几乎任何行业,都有潮起潮落,都有大浪淘沙,最后活下来的才是好汉。对光伏行业来说,国内补贴政策的及时出台,熨平了行业发展周期,也给了这个行业带来了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和勇气。这也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但是该经历的总是要经历,优胜劣汰才是行业发展应有的本义。
未来,抢占国际市场、挑战常规能源,为国家带来财富的增益,为社会提供又便宜又干净的能源才是这个与阳光为伴的行业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