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海探索光伏扶贫新模式

光伏产业网讯 发布日期:2018-07-18
核心提示: 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出发,沿着G214国道一路向南,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塔拉滩。这片曾以荒漠化闻名的广袤土地,如今布满了光伏电池组件,远远望去,宛若一片海洋。
   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出发,沿着G214国道一路向南,半个多小时后就到了塔拉滩。这片曾以荒漠化闻名的广袤土地,如今布满了光伏电池组件,远远望去,宛若一片海洋。
  
  该省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便在此地,装机规模100MW,是2017年12月青海省发改委为助力脱贫攻坚安排的普通光伏指标,由青海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国新融智基金共同出资成立的青海济贫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今年6月27日实现并网发电,预计每年约有2500万元的分配资金可用于扶贫。
  
  这只是青海省探索光伏扶贫的一个缩影。《经济参考报》记者调研了解到,该省光伏扶贫总量目前已达到72万千瓦。按照每个贫困户对应30千瓦测算,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户已达7.64万户,32万人口。
  
  7月13日,阳光灿烂,共和县100MW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控制室大屏幕上,上网电量的数据在不断变化,截至下午2点左右,累计约163万千瓦时,当日最大直流输入功率达到84.55MW。“目前运行的是1万千瓦,等9月份国网完成附近的变压站改造后,就可以全部投产。”青海省扶贫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宏成解释说。
  
  据了解,该项目光伏组件全部为隆基乐叶提供的305W单晶PERC组件,转换效率在18.5%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第三批领跑者标准。隆基乐叶副总裁唐旭辉表示,当前光伏扶贫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效率都低于17%,保证收益都不容易,做扶贫就会更加困难。而青海省的扶贫理念与隆基十分契合,即高标准、高质量扶贫,保证扶贫收益,提高扶贫实效。
  
  张宏成也认为,光伏扶贫要建好机制、确保收益,要把好价格和质量的关口,使项目最大限度的符合扶贫的要求。为体现光伏扶贫效益最大化,该项目在建设方式、融资渠道、分配收益、产权性质上都有所创新。
  
  据介绍,该项目投产后首先解决3333户无(弱)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兜底问题,按每户每年3000元标准,兑现收益999.9万元,其次再按照财政资金入股资本金的50%分红,约1500万元左右,两项合计每年约在2500万元,投资与分配的收益率可达44.64%,持续20年。
  
  除了集中式光伏扶贫项目,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还于2017年底下达青海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建设总装机容量47.16万千瓦,项目覆盖全省39个县(市区)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68068户,是国家第一批下达指标实现所有贫困县(片区县)和贫困村全覆盖的省份。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魏伯平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每年每村的发电净收益约为30万元左右,由村委会来主导,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等,以及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解决部分贫困户增收。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青海发展光伏扶贫的潜力巨大。据了解,青海省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覆盖区域,也是深度贫困县地区,集中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高原地区、贫困地区的所有特征,省情特殊、任务艰巨。
  
  “从多年的实践看,农牧产业基础薄弱,发展高效产业的路子窄、空间小,产业选择难,培育难,发展见效慢,依然是制约青海省产业扶贫发展的主要瓶颈。”魏伯平坦言。
  
  不过,推进光伏扶贫也面临着诸多困境。魏伯平介绍说,青海省43%的贫困人口在非贫困村,但第一批光伏扶贫的指标涵盖的只是1622个贫困村,还有一半的贫困人口还没有享受到光伏扶贫的红利。
  
  同时,从目前各地光伏扶贫前期准备工作来看,进展不够均衡,部分地方与国土、能源、电力等部门的配合不够紧密。张宏成认为,在东部干旱地区和青南高寒牧区落实用地和电网接入仍是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而海南州却具备丰沛的光照和良好的消纳输出通道,在不改变村级电站性质、保障固定资产确权到县到村及贫困村贫困户收益的前提下,通过“飞地模式”,跨区域扶贫,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
热点话题
阅读下一篇文章

联系我们/Contact

商务会员、广告投放、软文营销
张先生:
电话:0551-6384566313309693356(同微信)
传真:0551-69121327
QQ: 936604464
投稿、编辑事务、 展会合作、友情链接互换
杨女士:
电话:0551-69121329
传真:0551-69121327
QQ:3328675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