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后,以往被认为必须要完成“政治任务”的央国企,目前已大面积停工,等待组件价格回落,部分电池和组件企业的开工率已不足30%。最麻烦的当属海外项目,由于之前施行的一周一议价格,导致本已沟通不畅的海外项目根本无法执行,甚至由于组件定价是期货生意,多家组件企业面临着被起诉的风险。
上周三,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京召开,工信部、国家能源局分别派人现场出席会议,会后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建议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
《呼吁》发布之后,多支光伏股票大涨,但专家认为,决定今年市场的是硅料价格到底是在6月下调还是9月:如果在6月底之前,行业还有时间恢复元气,平衡产能;如果拖到三季度后,光伏行业将整体出现雪崩,不仅无法完成生产,也会因过剩对上游企业造成沉重打击。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目前硅料已经在供需上实现了平衡状态。“硅片变薄之后,目前的全球硅料可以支撑大约190GW的需求,但今年显然已经无法完成这一装机目标。”
索比光伏网主编曹宇表示:“硅料的涨跌多数是为了将过多的产能/需求挤出去。行业应该理性认知并正视市场规律,但少数恶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会加剧市场恐慌。现在上游硅料企业超额利润的背后,也隐藏着各自的困扰。如果上游企业未来不再谋求与下游合作,下游的不满与威慑力非常有限。”他认为,产业链仍然存在崩盘可能性。
此外,据索比光伏网了解,目前浙江一批经销商囤积了3-5GW的硅料。按“3%紧缺带来30%价格波动”理论计算,这部分硅料实质上对行业价格影响巨大。在《呼吁》发布以及多个光伏项目停产时,硅料“击鼓传花”的赚钱模式很可能突然崩盘,这些囤料企业为了避免价格暴跌导致巨额亏损,会尽早抛货,加上目前各家电池组件企业对于硅料下跌幅度不明,持观望态度,很可能会造成市场的“急冷”现象。
对硅片企业而言,现在已经到了硅料价格下调的关键节点,增加库存意味着巨大的风险。之前硅片企业大肆扩产,主要是为了争夺硅料、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明知硅料价格将下滑,依然大举采购硅料,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事实上,据索比光伏网了解,部分龙头企业的库存(包括原料库存和产品库存)在座谈会后将逐步进入市场,缓解供需矛盾,这也有利于产业链价格回落。
根据索比光伏网测算,按照央企6-7%的IRR要求倒推,组件含税价格不能超过1.78-1.8元/W,对应硅料价格不超过18万元/吨,当前市场行情已导致部分下游(电池、组件)企业被迫按现金成本销售,而部分同时具备上、下游产业布局的企业还在通过“上游补贴下游”的策略低价竞争,这显然不利于市场可持续发展。
对于降价幅度,有观点认为,价格主要取决于市场整体需求关系,当前的紧平衡状态不支持迅速降价;也有人认为,玻璃周环比降价30%的情形很可能出现在硅料环节。根据硅业分会此前发布的数据,到2022年底,多晶硅产能将超过72万吨(此处未统计东方希望25万吨扩产计划),对应组件超过250GW,超过全球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包括硅料在内,产业链价格将大幅下探。笔者与多家机构讨论后认为,到今年三四季度,硅料价格有望低于15万元/吨,使下游企业可以适当盈利。到明年二三季度,硅料价格将低于7万元/吨,整个光伏市场装机量也将大幅提升。
硅料价格下降,对下游而言意味着什么?索比光伏网认为,如果硅料价格降低30%,组件成本可降低0.15元/W;如果降至年初价格,组件成本可降低超过0.3元/W。从全球看,如果光伏产业链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今年新增装机规模大概率超过160GW,也可以为明年的爆发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