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同安装公司签订合同,一周后电站就安装完成,也顺利通过供电局验收,但是光伏系统的发电量一直不高,刚开始安装公司还以天气的原因来解释,后来在一个天气极好的天气,邻居的5kW电量都发了25度,李强的6kW电站才发了20度电,安装公司说是他们家房子有问题,后来干脆不答理。李强后来找了业内一个专家去检测电站,发现很多问题:中午经常报过电压故障停机;支架朝向不是正南而是朝西;安装角度太小;支架有些地方开始生锈;安装公司没有资质,并网资质是网上买的。
李强想去投诉安装公司,但居然找不到主管部门,去法院也不受理,当初签订合同时没有发电量保障,只是通过供电局验收就可以了,最关键的是,没有一个国家及行业标准,来证明这个电站是错的。
光伏标准逼良为娼?
国家质检总局是一个官方权威机构,每年都会从各行业抽取一定数量产品,按照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进行检验,合格或者不合格,产品检验结果都会在质检总局官方网站上公布,是人们评价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除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其权威性从未受到任何怀疑。逆变器依据的标准NB/T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这个标准共有100多条,并不是都检查,而是抽查“保护连接、接触电流、固体绝缘的工频耐受电压、额定输入输出、转换效率、谐波和波形畸变、功率因数、直流分量、交流输出侧过/欠压保护”等9个项目。这些抽查项目不知道是哪家机构向质检总局提供的,就光伏逆变器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9个,反而有些项目是有争议的,特别是“交流输出侧过/欠压保护”这个条款,早就应该改了,拿一个过时不切实际的条款去评价逆变器的质量好坏,3年时间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也让国家质检总局的权威受到质疑。抽查项目不恰当,某些真正有质量问题的逆变器反而检验不出来。
现在行业就存在一个奇怪的“逼良为娼”状况,过时的标准一直不改,做认证的公司只抽查样品,而质检总局只在工厂拿样品抽查,不去现场抽查正在使用的逆变器。有经验的逆变器公司出厂前把电压设置好,但留有改电压的端口,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修改交流输出侧过/欠压保护范围,有的逆变器厂家甚至可以修改到280V以上,造成电网电压超高,甚至损坏其它用电设备,标准形同虚设。
光伏行业技术标准更新慢、制定难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及其市场应用。更有甚者,一些机构利用可以参与制订标准的身份,对于一些明显不合时宜的标准条款故意拖着不改,却操纵每一年的质检总局去抽检,把标准当成一项可以牟利的工具。
并网资质随便买卖
现阶段由于分布式光伏尤其是户用光伏受政策极大倾斜,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大厂家和品牌蜂拥而至,在没有统一规范和强制标准的环境下所造成的市场乱象值得关注,从安装来说,很多资质欠缺的企业根本不具备专业规范安装的能力,一方面可能导致发电系统无法顺利通过电网公司的并网验收,另一方面还将极大的影响光伏电站的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和发电性能。特别是在支架的安装设计上,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条件提供不同的适配解决方案,如果安装技术规范和支架品质不过关,则可能导致光伏支架容易锈蚀,或无法抵御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的考验,威胁业主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在市场缺乏相应的安装资质标准,造成供电公司验收没有统一尺度,有的地区需要资质,有的地区不需要资质,但需要资质的地区对资质的来源把握不很严,电站出了问题,也没有任何追究措施,一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公司也可以去借资质,买资质的,有的分销商甚至打出买设备送并网资质的广告。
有资质的公司把资质当作成生财的工具,但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也不承担任何后果,这种现状必须改变。
分布式光伏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并不是每一个都可以做的,项目的前期可行性踏勘和初步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屋顶荷载能力是否适合,防水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严重遮挡可能,这些细节都需要光伏企业用专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前期风控和技术设计。不符合标准的屋顶安装了光伏设备,必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合格的产品是保证系统发电量的前提。对于光伏组件,逆变器,电缆,配电箱一定要有出厂合格证明及质保文件和相关认证证书。
户用光伏标准的一些认识误区
1、很多设计方案(包括国网)规定,分布式光伏电站要配置防孤岛设备,这是参考分布式电源的标准,但分布式电源范畴很宽,还包括沼气发电,小型燃气发电等,这些包括发电设备是电动转子,因此需要增加防孤岛设备,但光伏并网逆变器原理不一样,它时刻在检测电网是否存在,因此光伏分布式电站,是不需要额外增加防孤岛设备。
2、很多人以为逆变器功能越多就越好,有的招标书中把大型电站的低(零)电压穿越功能也加进去,其实户用光伏电站是不需要低(零)电压穿越功能,按照安全要求,电网如果停电,逆变器必须马上停止运行。
户用光伏标准除了保证设备合格,产品安全之外,一定要把发电量放进去,电站建成之后,发电量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在双方有争议时,这也是一个有力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