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来,光伏行业始终遵循工艺技术变革以及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变革两条发展曲线。在工业4.0时代,这两条发展曲线将合二为一。”
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光伏智能大会上,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环股份,002129.SZ)总经理沈浩平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沈浩平认为,以工业4.0的先进技术、先进集成来推动光伏行业发展,是未来3-5年应该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方向。
沈浩平称,通过信息和能量流的强化,智能化将使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更加紧密。在产业链的联动中,智能制造的经济性也能得到进一步展现。
沈浩平称,在当前多晶硅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中环股份明显感觉,由于智能制造的技术依托,极大程度提升了光伏制造业在质量标准的归一性,产品一致性的水平、经济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中环股份新能源晶片业务单元副总经理危晨在会上补充称,随着G12产品的推出,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已经无法实现大面积硅片高质量规模化的量产。
他提出,硅片大尺寸化、薄片化的趋势,对产线的支撑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晶片加工端一定要通过智能制造的转型来实现G12为客户创造最大化的价值。
G12产品即为210mm 硅片。硅片一般为方形,按照边长标注尺寸。目前业内主要分为主推210mm和182mm硅片的两大阵营。中环股份为G12阵营的主要发起者。
智能制造系统提供商罗博特科董事长、CEO戴军则在上述会上表示,经过20年发展,光伏生产自动化水平、工艺复杂度、单设备产能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单车间规模不断扩大。
在他看来,少人化即领料、搬运以及维护人员的单量减少,仅仅是光伏智能工厂的附带价值,更重要的是智能制造可以促进转换效率的提升、A级品率的改善等。
2018年,工信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等部委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从产品制造、系统集成、智能运维、信息服务等多方面,支持、培育智能光伏示范企业,鼓励建设智能光伏示范项目,初步取得了成效。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处长金磊在会上透露,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方面,研究实施“十四五”乃至中长期的智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加快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应用,并从政策规划、技术进步、标准检测、产融对接、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支持智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环股份称,其自2011年开始探索智能化升级路径。2011年,该公司建立了全球首个金刚线(DW)工厂,并于2015年实现单晶自动加工、工艺设备的自动化突破。
2020年5月,该项目投产,目前工艺设备及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安装调试。
中环股份称,该项目实现产能提升130%以上,劳动生产率提高超3倍,人均劳动生产率将达到1000万元/年以上。达产后,将成为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切片工厂。
中环股份成立于1999年,前身为天津市第三半导体器件厂,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现为全球第二大单晶硅片供应商,产能仅次于隆基股份(601012.SH),但外销硅片市占率已登顶全球。
2021年一季度,中环股份光伏单晶硅片对外出货量折合13.2 GW,外销硅片全球市占率41%,位列全球第一。
2020年7月,TCL科技(000100.SZ)成为中环集团100%股权的最终受让方。同年12月,中环集团完成股权转让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控股股东由天津国资变更为TCL科技。
中环集团是中环股份的控股股东。TCL科技入主中环集团后,意味着中环股份的身份已由国企转变为民企。
今年2月初,中环股份宣布在宁夏投建50 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20亿元,分六期建设。
这是该公司混改后的第一笔投资,也是其史上投资金额、产能规模最大的投资。项目达产后,该公司单晶总产能将达到135 GW以上。
这意味着,中环股份硅片产能将于明年达到135 GW。这一产能直逼目前全球老大——隆基股份。
截至2020年底,中环股份单晶硅片产能为55 GW,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为85 GW,两者相差30 GW。
隆基股份目前为全球最大的硅片、组件制造商,其2021年底硅片产能计划达到110 GW。
按照目前产能规划看,中环股份或在2022年与隆基股份一较高下,届时硅片市场或迎来新的变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中环股份被TCL并购以后,在加速度扩产了”。相较于国企,民企的管理方式更为灵活,决策流程更为直接,利于企业经营。
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65.2%;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15%,至5.4亿元。
该公司称,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光伏材料晶体制造体系和晶片制造体系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以及工业4.0生产方式在其作业流程和作业场景的广泛和深入的应用,这两项工作环比增加制造端利润1.55亿元以上,较大程度消化了一季度原材料价格上升的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