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就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内容,专访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秘书长史利民。
中国电力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您认为究竟该如何保障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
史利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保障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
第一,电改9号文将解决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作为当前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首批电改配套文件中,也提出了实施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和保障性收购的机制框架,明确肯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优先权,但仍然缺乏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在现有电力体制下,火电因为每年有政府下达的计划电量,形成了事实上的优先发电权,挤占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空间。因此,出台可执行可操作的具体办法,严格执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燃眉之急。
第二,明确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的权责划分。电网应承担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的主体责任,并承担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统计和分摊可再生能源弃发电量、充分挖掘系统调峰潜力、加强输电通道建设等责任。对此,政府必须加强监管和考核,如若电网公司不能承担并履行好相应责任,政府必须进行追究问责。
第三,加强电网建设,切实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要加强适应新能源电力上网的电网建设,进一步优化电网运行调度,科学安排新能源发电场运行,统筹协调系统内调峰电源配置,深入挖掘系统调峰潜力,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促进清洁能源优先上网,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
中国电力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弃光问题。在当下,您觉得怎样才能根治弃光顽疾?
史利民:除了上述提到的严格落实可再生能源优先上网和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外,还应从多渠道解决弃光顽疾。
第一,尽快提前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明确到2020年各年、各省市、主要化石燃料发电企业承担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的比例,并根据我国光伏等新能源发展现状及目标确定合理分配比例。
第二,优化开发及应用方式。从光伏产业发展的思路上,应改变过去单纯基地式大发展的路径,将大规模集中利用与分布式开发、就地消纳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分布式与集中利用“两条腿”走路的格局;推动光伏应用多样化发展。一方面,推动分布式光伏在工业园区的应用,发挥绿色能源在绿色园区、绿色工厂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探索在污水处理厂、居民小区、体育场馆、高速公路等独立区域应用,推动应用光伏系统的新能源充电设施试点;切实提高电力消纳保障能力。一方面,要加强区域电网建设,完善网架结构,积极发展智能电网和微电网,提高电网调度运行对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提高可再生能源上网比例。
中国电力报: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这将给光伏的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史利民:根据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控制煤电发展的同时,还始终贯穿另一个原则,那就是新能源优先。电力供应更多来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新能源,这是大势所趋。未来,光伏等新能源要与传统能源包容式发展,二者相互容纳、加强合作,并逐步完成战略转型。国家首个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就设在了全国的产煤基地山西大同,这表明了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未来可利用采煤沉陷区、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契机,在这些重点区域试水光伏产业,这既能为煤企转型找到一条突破口,也将有力地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此外,未来可更多地利用电能替代,促进光伏等清洁能源的电力消费。可以预期,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光伏产业将进入快速、高效的发展期。光伏生产技术将不断进步、效率稳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快速下降为规模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光伏应用的多元化也将为光伏市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