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突破1800亿!这座新诞生的千万人口大市,光伏早已“一骑绝尘”

核心提示:3月18日-19日,光伏产业网、储能产业网将在安徽·合肥组织召开“2025第七届安徽分布式光储发展论坛”。
又一个千万人口大市,诞生了。
 
正是合肥。
 
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达1000.2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与此同时,合肥GDP总量达1.35万亿,跻身20强之列。如今,这座曾被戏称为“最没存在感省会”的城市,已头顶“万亿GDP”、“千万人口”两大光环(全国第16座“双万城市”),以黑马之姿,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快速发展的背后,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合肥正在各方位全面崛起。2024年,合肥光伏和新型储能规模突破1800亿元,逆变器产量稳居全球第一,储能系统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以光伏、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正一跃而起成为支撑城市向上的核心力量。
 
/01/ 霸都的光储“野心” 
 
早在2010年,合肥发展光伏的野心就已经显露,率先喊出要做“中国光伏应用第一城”的口号。十五年后的今天,合肥市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集群坚持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先进光储产业创新高地,已集聚超百家上下游规上企业,吸纳就业超6万人,以阳光电源、晶澳太阳能、晶科能源、协鑫集成新能源、国轩高科、大恒能源等企业为代表,展现了合肥在光储产业创新高地上的强劲实力。
 
作为最早发现光伏产业未来潜力的城市之一,2013年,合肥在国内城市中最早一批出台光伏专项政策(《关于加快光伏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度电补贴、光伏项目扶贫等经验全国首创。由此看来,合肥的逆袭绝非偶然,政策胆识、技术创新、区位优势,三者合力让这座“最牛风投城市”再次站上新能源浪潮之巅。
 
2022年,合肥市经信局等部门印发《合肥市“十四五”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形成以高端光伏制造、新型储能装备、智慧光伏系统集成、分布式智慧光伏发电示范应用为主的特色光伏产业体系,打造国家级光伏产品认证、分析、检测中心,培育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3年12月1日,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在合肥召开。彼时安徽省委书记就在会上强调,要加快建设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强省。
 
2024年5月13日,安徽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合肥市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方案(2024)》。文件提出,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聚力打造“6+5+X”产业集群,力争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成为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
 
储能方面,合肥更是积极抢抓国家信号,发布新型储能2023-2027年发展规划,目标到2027年,全市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达100个,总装机规模达150万千瓦;集聚新型储能产业链企业150家,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力争新增储能营收超五百亿元企业1家、超百亿元企业3家,争创国家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02/ 霸都的硬核“底气” 
 
说到合肥的光伏发展,自然离不开阳光电源。
 
 
 
 
2011年11月2日,阳光电源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成为中国新能源电源行业第一股。2014年,阳光电源正式布局储能业务,成为了中国最早涉足储能领域的企业之一。眼下,得益于逆变器业务的坚实基础和储能业务的迅猛发展,阳光电源在光伏下行周期中也保持了强大的韧性,从已公布的2024前三季度业绩来看,阳光电源的盈利水平毋庸置疑,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营收近500亿,已超过2022年全年营收总额。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阳光电源党委书记张友权表示,阳光电源的快速崛起,正是得益于合肥良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先进产业的提早布局以及优越地理和自然条件禀赋。
 
两者最终相辅相成,合肥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目前集聚全球光伏10强企业5家、中国储能10强企业4家,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超6万人。
 
而说起合肥的产业发展,就绕不开其备受关注的产业投资,合肥近些年来的重点投资项目,动辄就是百亿甚至千亿的大手笔,2008年几乎以“全市家底”投资中国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2016年前瞻性布局半导体成立合肥长鑫公司,推出国产第一代10nm级8GbDDR4内存;2020年,“合肥模式”迎来高光时刻,蔚来汽车落户,从而刺激德国大众通过增持股权等方式加码合肥……一笔笔冒险的神操作,在为合肥带来巨大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做大做强了一批新兴产业。
 
作为安徽省的几何中心、省会城市,合肥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正是因为这样的地缘优势,家电产业成为合肥的第一个千亿产业。如今,“合肥模式”不断升级,光伏储能领域正蓄势待发,基于“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合肥水运港继“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合肥-上海外高桥”外贸航线后,又开通了“合肥-南京-宁波”“合肥-太仓-上海”外贸航线,为“合肥造”光伏走向全世界疏通了道路航线。
 
 
图源:安徽工信
 
合肥的逆袭之路,无疑印证了“政策胆识+技术突围+场景创新”的黄金法则。而对于面对“430”与“531”两大政策节点的光伏人来说,也给到了一定启示意义:既要抓住短期抢装窗口,更需深耕技术、拥抱市场,方能在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03/ 写在最后 
 
悄然间,光伏储能已然成为合肥的一张新名片,而这正是安徽全省光储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双碳”目标推动全国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下,各地都在“追光”而行,光伏竞赛已然步入“下半场”。行业愈发“内卷”,竞争愈发激烈,严峻的大环境下,安徽光储产业却在光影交替中走向新的高度。2024年,安徽先进光伏产业营收有望实现3100亿元,新型储能营收有望达到800亿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安徽新增光伏装机约10.88GW,其中,分布式新增装机9.32GW,占新增装机的85.7%,位列全国第四,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工商业分布式新增5.13GW,户用分布式新增4.19GW。储能方面,全省年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79.8万千瓦/158.2万千瓦时,共并网80座新型储能电站,累计装机257.8万千瓦/471.2万千瓦时,居全国第10位。
 
放眼安徽全省,“先进”和“新型”已经分别成为了光伏和储能产业的关键词。
 
3月18日-19日,光伏产业网、储能产业网将在安徽·合肥组织召开“2025第七届安徽分布式光储发展论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汇聚优势资源、形成创新合力,为企业提供进入长三角和中部光储市场的绝佳机遇。诚邀全国光储精英齐聚合肥,共同探索和开拓安徽光储市场,推动安徽光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为“3060”双碳目标赋能助力!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