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易所相关规定,在沪深交易所仅发行A股股票的公司,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交易所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以此计算,哪怕该股未来每个交易日都能涨停,到第20天“大限”来临,其股价也无法回到1元。
换句话,*ST旭蓝将成为2025年首家触及面值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
连续6年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ST旭蓝的前身为宝安地产,创立于1982年,并于1994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5年,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收购了宝安地产29.8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在东旭集团的推动下,宝安地产开启了“大刀阔斧”的转型之路。——2016年进军新能源,一年后置出房地产业务并更名为东旭蓝天,正式跨界光伏。
彼时,东旭集团通过高杠杆扩张策略实现快速产业布局,先后控股了三家上市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光电材料、装备制造、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组件、新能源汽车、医用包材六大板块。
然而,这种激进的扩张模式很快暴露出隐患。
2019年,随着光伏及新能源产业进入调整周期,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供应链波动加剧,公司的经营状况也跟着急转直下。
财报显示,自2019年以来*ST旭蓝已经连续5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9.57亿元、-10.41亿元、-6.04亿元、-3.09亿元、-1.78亿元,累计亏损额超30亿元。2024年,*ST旭蓝的净利润预亏3亿元至5亿元,且因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存在不确定性,若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达96亿元,可能使该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大幅减少。
除了业绩亏损,*ST旭蓝的流动负债更是超过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3次卷入监管风波
2025年3月16日,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已是*ST旭蓝及相关方在近一年内,第三次卷入监管风波。
第一次是在2024年5月8号,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第二次是在2024年9月6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2024年7月5日,*ST旭蓝收到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因东旭集团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余额高达77.96亿元,占2023年经审计净资产的70.23%。
按照要求,被占用资金应在2025年1月5日前归还。然而,截至整改期限届满,*ST旭蓝及相关方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自2025年1月6日起停牌。
两个月后的3月5日,整改事项仍未完成,*ST旭蓝股票于3月7日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值得一提的是,李兆廷名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东旭光电,此前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超90亿元资金未还,且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已于2024年10月退市摘牌。
退市前,东旭光电连续走出27个"一字"跌停板,累计跌幅高达74.13%,近30万股民损失惨重。
下一个还是光伏?
与*ST旭蓝同病相怜的,还有同样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且同为光伏上市公司的*ST嘉寓。

2024年6月24日,*ST嘉寓发布公司股票存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称,当天公司出现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情形,公司股票存在可能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到今天,“股价保卫战”打了大半年,*ST嘉寓仍旧挣扎在退市边缘。
只是与主板上市已然躺平的*ST旭蓝所有不同,身在创业板的*ST嘉寓,尚有反转可能,关键时间窗口仅剩最后三个交易日。
3月6日,*ST嘉寓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嘉寓集团持有的2.56亿股公司股份可能被司法拍卖。据了解,第一次拍卖时间定于4月3日,第二次拍卖时间定于4月28日。

此外,*ST嘉寓还存在一些其他可能导致退市的风险。比如公司近日多次在公告中提及,根据公司此前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经公司财务部门测算,预计2024年度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1.06亿元到-19.56亿元。如果经审计后的公司2024年度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2月26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ST嘉寓提问:请问一下公司2024年的年报是什么时候披露?公司回答表示:公司已预约的2024年年报披露日期为2025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