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村电站
在和源村、仁岸村等村光伏电站的光伏板下,一片绿色的农作物映入眼帘,大豆和生姜长势可喜。
不占用土地,阳光无地生财。这都是“光伏助村”项目的双赢成果。
建在荒坡上的岭口村电站
“以前看电表都是付电费,现在这个电表却能收电费了,一个月有近7000元的收入,没想到这块闲置已久的荒坡也能生出钱来。”八都村书记薛小雄高兴地说。
和八都、深坑村一样挣起阳光钱的村共有20个,然而一半为(2016)省定经济薄弱村。这些村多数集中在偏远山区,绝大部分属于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以往,这些村因地处偏远,村集体资源匮乏,增收渠道少,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的补助收入。
经济薄弱怎么办?缙云紧抓机遇谋发展,变输血为造血。
早在2015年,缙云县借助入选浙江省首批清洁能源示范县的契机,把新能源发展与壮大集体经济工作相结合,在红锦村开展了“光伏助村”试点。整合资金90万元,建设了100千瓦的光伏电站,2016年电费收入11.31万元。
蛟坑村电站
结合试点经验,2017年年初启动了“光伏助村”项目,在具有村集体屋顶及荒山、荒坡等安装地点的20个村,每村建设60千瓦的光伏电站。目前已有10个村完成并网,开始发电,按缙云县年约1100个小时的有效光照时间计算,这20个村级光伏电站每年能直接增收近100多万元。
下一步,缙云县将把薄弱村转化工作与“光伏小康工程”统筹结合,整合薄弱村转化、“光伏小康”工程、两山(一类)省财政专项激励资金、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加快进度,抢抓光伏电价“窗口期”,开展“百村抱团、光伏助增”工程,切实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打好消除薄弱村的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