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天一位朋友道出的“商业机密”、“赚钱之道”,无疑让人羡慕万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人围着光伏“赚”?它(光伏发电)的独到之处,吸睛点在哪里?
这是很多人疑惑之处,也是争议、追捧的分歧点。
2017年底,针对户用光伏市场的补贴从0.42元(含税)下调至0.37元(含税)这样的一个调整被光伏圈热议了很久,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
2018年第一季度已经过去,似乎补贴下调并没有给市场当头一棒,反而激起市场一波又一波的安装热潮,这才有了类似朋友的快速“赚钱之道”。
从用户角度来看,这个“道”或者说“吸睛”之处无非有这样几个方面。
1、厂商鹬蚌相争,用户得利
细看整个光伏发电设备的组成部分:组件、逆变器、支架、线缆这几大块。这里主要说说组件、逆变器方面。组件厂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调价格,不管是单晶、多晶都较2016年有不小的下浮空间。2018年第一季度几大组件龙头企业也再度下调价格。组件这样,逆变器更是如此,一线品牌的厂商年后多次下调价格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经了解较去年下调10~30%,就连华为这样的大佬面对分布式市场的残酷竞争也不得不调整价格,来应对同行的拼杀。
最近参加了几场行业活动,发现了一个现象,过去设备厂商参加活动个个激情四射,干劲十足,现在再看似乎有丝许悲观、焦虑气氛。
大家对于2018年的户用市场有着无限的期待与寄托,希望能延续去年爆发式增长的“光辉岁月”,但是事与愿违。从第一季度各家数据来看,有所增长,但并不是如期望的那样。厂家们,一方面忙着扩张,一方面愁于市场的拼杀,还要跟着行业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节奏无形之中被带的太快,出现悲观、焦虑气氛也合乎常理。
回归正题,正是现在各家抢市场,降价格,“鹬蚌”之争最猛烈之时,而对于化身为“渔翁”的终端用户来说这是最想要看到的结果——获得更具性价比的设备价格和安装成本。
长远来看,系统成本的整体下降,弥补了补贴的下调带来的影响,缩短了用户投资回报周期,无形之中挑起了人们安装的热情。这也是朋友能在五天内装十户的最主要原因。
2、不再是无头之蝇
中国有句古话“无头苍蝇-瞎碰(瞎撞)”,这用来形容2012年左右的分布式市场来说一点不为过,就拿终端用户来说,即便拿着现金去装光伏电站,也是无门可寻,因为一路下来,光是各种审批都能拖你几个月。不断碰壁、瞎撞,很快磨掉了原有的三分热度。
2013年后,《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管理规则的通知》等政策的出台,让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申请、安装、并网、补贴等有流程可走,有规范、政策可依,一举打破,“无头苍蝇乱撞”的局面。
3、大势所趋
随着人们对于所居住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清洁能源被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具体表现为电网改革、绿色电力交易证书制度、碳排放交易权制度的出现,未来个人卖电必将成为潮流和趋势。
现阶段家庭光伏电站用户,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上网模式,“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全额上网”,两者都可以把发的电卖出去,获得卖电收益,获得补贴。
上面是赚钱,下面在谈谈环保。我们以3千瓦家用系统为例,年发电量为3650度,25年即可发电91250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6.5吨,减排二氧化碳94.9吨,减排二氧化硫0.8吨。在这苍穹笼罩之下,假若人人都这么做,环境不至于这么严重,恶劣。
不经意间,自己变成了卖电业主,不经意间,自家成为节能环保的项目基地,瞬间有股当家作主的感觉。
4、授之于渔
古往今来,人们最害怕的就是贫穷,国家为了扶贫,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持续不断的“输血”,可是很多地方的扶贫举措虽然也落实了,贫困户在一定阶段也得到帮扶,可是由于扶贫方式不当,贫困户越扶越贫。扶贫要持续的“输血”不假,但是更需要持续不断的“造血”元素的加入。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而光伏发电正好与之相切合,对以光伏扶贫为精准扶贫举措的地方,贫困户不仅可以可以每天卖电赚钱,天天有收益,还可以获取国家的20年补贴。
结语
家用光伏的“道”很多,吸睛之处还有不少,但总的说来,家用光伏在政策支撑下、推动下,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前发展,随着平价上网阶段的时间越来越近,对于用户来说它所带来的不仅是持续稳定收益,更是一份养老保障,一份社会责任。
这里我们看到它好的一面的同时,更不能忽略它所美中不足的部分,如市场鱼龙混杂,投机倒把,产品不过关,以次充好,诈骗,夸大宣传等不法行为确实存在,如何去正确规避这些问题,把光伏与用户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是未来一段时间给政府、企业的一道“难题”,要想“答”好,需要更多的规范制度出台,企业也需要从自身出发,内外兼修,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户用光伏才能向着好的方向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