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额已经大幅下滑三成,欧盟仍不愿放松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制裁力度,并且在去年6月至今年8月一年多的时间里,连撤我国16家光伏企业价格承诺资格,其中有8家企业是在今年8月份被撤销的。
而更为严峻的是,欧盟在8月发布撤销上述企业价格承诺资格的消息时还宣称,其正在考虑全面取消对百余家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关税豁免。
“对于部分企业被取消价格承诺资格问题,需要客观看待。”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对此表示,部分退出的企业是企业自愿申请的,但也有部分企业确实存在违反协议的行为。不过沈丹阳同时指出,目前价格承诺项下的最低限价已严重偏离市场水平价格,希望欧方做出适当调整。
影响有限
“影响有限,现在出口欧盟的占比并不大,而且很多企业都是自愿退出。”广东一家光伏企业负责人林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价格承诺协议的束缚下,中国的光伏产品在欧洲的竞争力不断下降,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海外建厂来规避贸易壁垒,预计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退出价格承诺协议。
2013年12月5日,欧盟对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随后,欧委会与中国光伏行业达成价格承诺协议,中国制造将不低于最低进口价(MIP)销售欧盟市场。不接受此协议的中国企业将被征收高额的“双反”关税。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数据显示,当年加入承诺的总共有121家。而现在,还有105家企业。
记者了解到,和几年前欧盟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引起的震荡相比,现在欧盟的制裁政策对中国光伏企业几乎构不成威胁。
阿特斯阳光电力在刚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显示,其出货的客户版图中,美国销量占据净收入的47.6%,亚洲占39.5%,而欧洲和其他地区一共才占12.9%。而且,阿特斯还表示,其在美国和亚洲比例明显比2016年第一季度有所提高,自愿出局的欧洲市场将越来越少。
此外,晶科能源、英利绿色能源、无锡尚德等企业近年来除了国内,还在日本、印度及南美大举扩张,欧洲的占比不断下降。几乎同一时间,欧洲“一区独大”的状况逐渐消失。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海外建厂来规避。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双反对于光伏行业还是会有一些影响,但是晶科有海外工厂,例如马来西亚、南非的工厂,都可以有效地减少贸易壁垒的影响。
中国光伏企业也在走出去。如保利协鑫已在印度和泰国投资光伏项目;晶澳已在马来西亚槟城建成一家400兆瓦太阳能电池厂,并和印度企业EIL签署了共建500兆瓦产能光伏生产基地的谅解备忘录;正泰太阳能已在越南和马来西亚投资建厂。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已投产和在建的电池产能达5200兆瓦,组件产能达5710兆瓦。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也在分析今年发展趋势时提出,光伏行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除了在传统市场并购现有产能外,部分企业开始前往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地新建工厂,以规避“双反”和靠近终端市场。
呼吁取消制裁
“欧盟如继续维持限制措施将使萎缩状况进一步恶化,也不利于欧盟长远利益。希望欧盟尽快彻底地终止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使光伏市场恢复到正常状态,真正实现互利共赢。”沈丹阳说。
国内的企业也在期盼欧盟可以彻底终止光伏双反措施。
“虽然欧洲占比在下降,但是我们也盼望欧盟可以取消双反。”林宇对记者表示,在一些行业内的交流中,企业家们谈论的重点仍是双反的影响,他们希望重新打开欧洲市场。
“欧盟的量虽然不大,但是今年下半年国内市场出货放缓,双反的影响又开始显现。”扬州一家光伏企业经理王红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价格承诺限制十分严格,虽然不及高额关税的杀伤力大,但是中国光伏产品“以价取胜”的优势荡然无存。
最让企业头疼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而欧盟设置价格下限却维持至今,这导致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丧失。
沈丹阳也指出,目前价格承诺的执行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价格承诺项下的最低限价已严重偏离市场水平价格,出现了在谈判和签订协议时无法完全预测商业模式等新情况,希望欧方做出适当调整。
其实,现在对华双反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欧洲的企业也损失惨重。
10月12日,来自欧盟各成员国的400多家欧洲企业致函欧洲贸易专员Cecilia Malmstrom,呼吁停止自2012年以来实施的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征双反税的贸易措施。
“这些措施对欧洲制造商而言都是毁灭性的,导致制造业损失了数千个工作岗位。”SolarPower欧洲董事长兼瓦克化学销售、营销和应用工程副总裁Christian Westermeier表示,取消贸易措施将刺激整个太阳能制造价值链的增长,恢复欧洲就业状况。
欧盟委员会目前正在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贸易关税期限审查,预计此审查到2017年3月将完成。并且在调查期间,维持对中国产品的双反措施和价格承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