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科技部获悉,“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已经发布。该通知公布了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在内的12个重点专项的研发内容和考核指标。
通知中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此次对外公布只就“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据悉,此次“新能源汽车”专项按照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电动汽车智能化、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6个创新链(技术方向),共部署38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2016-2020)。
其中关于“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内容及考核指标如下。
一、高安全高比能锂离子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研发高容量正极、碳/合金类负极、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电解液;开发极片/电池的新型制造技术、工艺及装备等;研究影响电池均一性和寿命的工艺因素。开展电池的热-电耦合行为、热失控及其扩散机制、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的研究,建立从材料、单体到系统的多级安全性技术体系,研究电池的安全评价技术与测试方法,开发高安全、长寿命的高比能锂离子电池。
考核指标:提交高比能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风险识别方法与评测报告;建立电池的安全评测体系,形成相关安全标准;电池单体能量密度≥300Wh/kg,循环寿命≥1500次,成本≤0.8元/Wh,安全性达到国标要求,年生产能力≥1亿瓦时。
二、 动力电池系统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展电池系统总体设计研究,包括构型、功能、机-电-热一体化,以及系统轻量化和紧凑化等;开展子系统设计研究,包括先进电池管理系统和热管理系统,安全与防护系统等;研究电池系统的制造工艺与装配技术;开展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设计与验证技术研究;研究电池系统的性能评价与测试技术。
考核指标: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210Wh/kg,循环寿命≥1200次,安全性等满足国标要求,成本≤1.2元/Wh;年生产能力≥1万套,产品至少为3家整车企业配套(其中至少包括1个乘用车车型),装车应用不低于3000套;建立电池系统设计、制造与测试的技术规范。
三、 高比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
研究内容:开发高功率电极材料、高电导电解液、高离子传导性隔膜;发展基于模型的高功率电池的设计技术;开发高功率电极的制备工艺、新型电池装配工艺及自动化工装设备;研究电池功率特性、环境适应性和寿命的改善技术,以及提升电池均一性、可靠性的工程化控制技术,开发高功率长寿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以及新型的超级电容器产品,实现装车应用。
考核指标:快速充电电池的能量密度≥120Wh/kg,恒流充电容量达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常温,6C倍率下),循环寿命≥10000次;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分别达到200Wh/kg和50Wh/kg,充电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200W/kg和5000W/kg(常温和50% SOC下),循环寿命分别大于5000次和10万次;高功率电池的年生产能力≥2亿瓦时,装车数量≥1000套;超级电容器的年生产能力≥1000万瓦时,装车数量≥200套。
对于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新能源汽车专项申报指南也有明确的规定。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整合而成,今年已经开始实施的2016年度项目的总经费超过215亿。该计划定位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是国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按照相关规定,项目申报单位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1年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网上填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和组织推荐等方式进行申报。(
光伏产业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