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网

太阳能光伏行业
领先的资讯
当前位置: 光伏产业网 » 资讯 » 光伏要闻 » 正文

观察】乘势电改 新能源产业拐点将至?

核心提示:导读: 当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弃风、弃光和弃水电事件,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部分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尴尬。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也拖累了全社会用电增速,各地不断出现弃风电、弃光伏发电和弃水电现象,福建甚至出现“弃核电”。

当前全国各地不断出现弃风、弃光和弃水电事件,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部分地区新能源产业的尴尬。宏观经济增速整体放缓,也拖累了全社会用电增速,各地不断出现弃风电、弃光伏发电和弃水电现象,福建甚至出现“弃核电”。此前新能源“过热”投资所隐藏的问题,正逐渐暴露。新能源电力装机过剩,消纳难题不断凸显。

  乘势新一轮电改弯道超车 新能源产业拐点将至?

  2015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6个电改“9号文”配套文件,标志着2015年3月颁布的电改“9号文”进入实施阶段,将为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新的驱动力和制度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缓慢,电价和发用电计划由政府确定,虽然推动了电力供应持续增加,但也导致传统电力粗放式发展道路、规模扩张式经营模式、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矛盾日益尖锐,近年来严重限制了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并网消纳和持续健康发展,导致每年弃水、弃风、弃光限电量达到数百亿千瓦时。

  “9号文”明确指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面临一些亟需通过改革解决的问题,特别是交易机制缺失,售电侧有效竞争机制尚未建立,发电企业和用户之间市场交易有限,市场化定价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有的配套改革政策迟迟不能出台,使得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面临困难,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弃水、弃风、弃光现象时有发生。

  建设过快消纳能力不足

  与此同时,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虽已成为全球最大,但弃风、弃光问题始终存在,2016年上半年,西北地区弃风、弃光问题愈加严重。专家认为,弃风、弃光率居高不下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源建设过快而消纳能力开发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新能源的布局结构,同时推动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减轻下游的消纳压力。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受上网标杆电价调整影响,2016年上半年光伏发电迎来小高潮。截至2016年6月底,西北电网风电及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合计已达5937万千瓦,占全网总装机容量的29.7%。与此同时,新能源消纳压力不断增加,今年前六个月,西北电网弃风电量155.3亿千瓦时,弃风率高达38.71%;弃光问题最严重的是新疆,弃光率高达32.4%。

  专家认为,用电需求增速放缓,消纳市场总量不足是造成当前大量弃风弃光的主因。同时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外送通道建设与电源建设不匹配,电网送出能力有限;电网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区域受网架约束影响消纳也助长了弃风弃光情况的发生。

基于此,推动电源投资结构优化是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直以来,我国集中式电站发展迅猛,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电站建设推进缓慢,这也加重了市场消纳的压力。以光伏为例,光伏地面电站产生电能多的时间段是太阳能最为丰富的白天,也是工业用电高峰,可以通过调峰手段,鼓励就地消纳。在政策方面,可以适当控制弃光现象严重地区地面电站的配额,鼓励分布式应用方式。

  新能源消纳顽疾待解

  在电改提速的背景下,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成为焦点。毕竟,只有最后把电力消化掉才有利润。

  在9月7日发改委的批复中,弃风、光问题严重的甘肃就提出,将“积极推进跨省跨区电力直接交易,适时展开现货交易”,希望借此消纳该省严重富余的电力电量。新疆则在电改方案中提到:要建立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改革不同种类电价之间的交叉补贴,研究探索电价交叉补贴额度平衡补偿机制。

  不过,对于跨省跨区的电力交易方式,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并不看好。林教授进而指出,目前不仅西北地区存在电力过剩问题,放眼全国,整个电力市场的需求都是比较疲软的,跨省份交易或存在无人接盘的操作困难。

  “新能源可以说一直没有参与过市场竞争,因此在电改中的前景尚不明朗。”林伯强分析指出,如果完全市场化,相较于火电、水电来说,成本高的光伏发电肯定会被挤出市场。因此,国家是否会再采用配额、价格补贴等形式对其提供支持,目前还没有明确结论。

  “采用配额、补贴等方式不是不行,但关键是要尽快探索出一个市场化的交易体制。”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永晟分析道,在西方的电力结构中,采用配额的手段进行调节成效显著,但在国内就效果一般。新能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市场机制的理顺,再给予必要的政府补贴。在健全的市场机制下,补贴、配额的调节手段才能真正有所作用。

  “温室花朵”竞争谋新局

  此外,不断完善新能源运营技术体系和降低装备制造成本是促进新能源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电网总经理助理杜至刚指出,“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开展新能源研究课题205项,其中国家级新能源领域重大课题51项,并建成国家风光储输、浙江舟山柔性直流等20余项新能源科技示范工程。同时,国家电网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知名研究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深化新能源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科技攻关和标准规范,有效解决了风机低电压穿越、新能源集群控制等一批影响新能源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过去5年,国家电网公司调度范围内风电、太阳能发电持续快速增长,装机容量年均分别增长33%、178%,发电量年均增长28%、220%。

  随着技术条件不断成熟,新能源发电成本也在逐年下降。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太阳能光伏的用电成本将比2015年下降接近60%,槽式聚光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37%,塔式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44%,陆上风电成本将下降26%,海上风电成本将下降35%。“在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的速度和进程,肯定会大大加快和缩短。”李仰哲说。

  “多晶硅和其他原料成本的下降,以及电池组件转换效率的提升,今年上半年组件制造成本同比降幅超过18%。”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高纪凡说,过去5年间,我国光伏系统装机价格降幅超过60%,“今年上半年,受组件、逆变器价格进一步降低影响,西部地区装机成本已下降至6.5元/瓦至7元/瓦。预计到2017年会再下降15%,这将会使某些地区的千瓦时电成本下降至低于0.07美元”。由此,“十三五”期间新能源前路如何,不妨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中国能源报、每日经济新闻、东方网、中国经济网)

阅读下一篇文章

热点资讯

推荐图文